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岳麓书院行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岳麓书院行】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省会长沙,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湖南大学的前身。

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元、明、清朝都曾在此办过学,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部分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它的前面是著名的湖南大学且遥望湘江,背靠风景秀美的岳麓山。院中古树庭院错落,有百年的桂花树,有高过几层楼的香樟;庭前院后处处都是亭亭玉立的南竹,院落各处点缀着些假山古井,古井石壁上的青苔见证着书院的悠久历史。院内珍藏古书众多,为了保护古籍,不供游人参观。出口处矗立着一尊我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雕像,他静静地注视着每一位来游览书院的游人。

这次的岳麓书院之行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将来有机会我一定再故地重游,再去听听我国古代著名乐器编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

【篇二:岳麓书院行】

老师的书院是一个颇有故事的建筑。

老师买下书院的时候就曾经计划往王里面多堆些书。老师把中间的天井造型打造出来,变成了书橱。那次我去看的时候,老师神采奕奕地给我介绍着每一处的景致。他在后院种上了几棵竹子,那竹子虽细,却挺拔,或有一点日本的枯山水的味道。

老师望着雅致的书院,感喟一声:《牡丹亭》里面讲,一生爱好是天然,三春好处无人见,便是此意。是啊,我一直都认为书院总是个好东西,自然总也是个好东西。老师经常给很多人取名字,老师取过名字的孩子有很多,然而老师那天愁苦的告诉我说:“我怎么也想不出,要给我的书院取什么名字!”

这是个问题呀!老师博学了30载,却没能给自己的书院取个名字。是他的要求太高了——对书院的精神把控太强烈了——它寄希望于这个书院带给他更多的东西,而不简简单单教学。

我深为老师的梦想即将实现第一步而欣喜。看着二楼边的葡萄架、看着三楼的凉亭、看着四楼的大书房,看着垒起一摞摞的四库全书。我由衷地为我的老师感到高兴,我由衷地认为:这个书院实在太棒了。或许书院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而不简简单单是一种建筑了。

我们始终这样认为着。它不仅寄托拉我老师的心,也寄托了对于复兴传统文化深厚的念想。

【篇三:岳麓书院行】

东山书院,坐落在我的家乡东台山下。因为杰出领袖————-毛泽东少年在此读过书,所以就远近闻名。现在是国家4A红色旅游景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妈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游东山书院旧址的旅行。刚下车,雄伟壮观。幽静的东山书院就映入了我们的眼中。

来到东山书院门口,就看见有工人叔叔阿姨们在忙碌着,他们是为了纪念120周岁,而在一丝不苟的工作着。是在这里修个广场呢!再看右边的牌子上刻着:全国AAAA级旅游胜地,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再往里走就是操场。操场上有一架滑滑梯和爬杆。接着,就是大厅。大厅里摆着孔子先生的雕像。而雕像两边就是学生宿舍。仔细一看,只有的床上有厚厚的被子。从大厅往里走就是的教室。一进教室就看见后墙上写着:“业精业勤”。这四个大字。教室里摆放着32张整整齐齐的桌椅,课桌看上去很旧,但一尘不染。我激动地坐在的座位上,好象我来到了哪个年代,同学们是那么认真地听课,多么刻苦地学习,学习他们刻苦的精神,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为社会做出一份力量。想起:离开韶山来乡求学,曾赋诗一首:孩儿立志去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来乡求学时的,是怀着一种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以及坚定执着的信仰。

最后我和妈妈来到了谭政爷爷的纪念馆。一进门就看见几个引人注目的大字:“永远的丰碑”。我们大家都知道谭政是的第一任秘书,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大将。

啊!谭政大将和是多么伟大啊!我们以后学习和谭政大将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篇四:岳麓书院行】

如果要用“志当存高远”这句名言来描写爷爷,那是最适合不过了,他从小就有着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而东山书院,也就是的母校,更是引导求学励志的起点。今天,我们四、六年级就有机会来参观东山书院。

到了那里,我们一个个像出了笼的小鸟,迫不及待地跑出了车里,一下车,我就见到那美丽的景色:古老的房屋,上面砌着青砖青瓦,让人感觉有清凉之爽,旁边的花草树木,在向我们点头呢!

这时,一位老师走出来,哦!她就是我们的导游。现在,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厅,里面全是关于爷爷的故事。在大厅中间,有一尊的铜像,那是爷爷年轻时候拿着一本书的铜像。忽然,我看见了一首诗,这是一首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写得真好,让我佩服不已。旁边有一副油画关于把自己的棉被和蚊帐给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的故事。这幅画,令我想起了关于爷爷的另一个故事:那天,正下着倾盆大雨,爷爷家的稻子必须要收回家来,的爸爸便让他去收回来。在爷爷家旁边,住着一位老奶奶,大家都管她叫毛四阿婆,这位奶奶家也种了稻子,因为老奶奶家没别人,她必须自己去收稻子,刚一走出去,被爷爷看见了,爷爷一看,对老奶奶说:“毛四阿婆,我来帮你。”说完,一把抬起稻子背进了屋,而自己家的稻子却淋湿了,爷爷却还是很快乐。这不正可以用卢梭说的:“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的,”这句话来形容爷爷吗?

接着,我们看见了一口井,听导游说,曾经和几位同学在这旁边坐,这时从井里跳出一只青蛙,于是作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是这样子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随后,我们来到了爷爷上课的教室,教室面积宽广而又整齐,一排排座位齐刷刷地摆在我们面前。讲台上面,有两块重叠的黑板,上面吊着两根绳子,可以上下移动。的座位就在二组倒数第二个,但他学习还是很认真。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的自修室。它十分简陋,只有八张桌子和八张椅子,再加上一盏灯,便是自修室了。可以想象,当时爷爷那股非常热爱学习的劲。

参观完毕,我恋恋不舍地上了车。心想:爷爷,您的品德让人赞叹!您的学习让人惊艳!我敬佩您!

【篇五:岳麓书院行】

一处书院,名曰博文,白砖黛瓦,朱门隐隐,藏书浩如烟海,学子心驰神往。——题记

在一中待了将近两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但每日穿梭于校园之间,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博文书院。

正如其名,博文,一处让人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中外文章之所。它紧挨着碧波荡漾的半亩塘,与格致楼相对而望,一条人行道将它与喧闹的教学区隔开,安静悠然宛生。从教学区穿过这条路,拐进一片竹林,顺着石板路走几步,就到了书院的北门——也是正门前。一扇高大厚实的木门,两座威严雄伟的石狮,一块字迹遒劲有力的牌匾,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恢宏大气之感。敲响沉甸甸的门环,唤醒这座书院的一天,踏过门槛,布满绿意的庭院,庭院那边,是拥有7万多册藏书的主书室。两侧是两棵窈窕的桂树。古人有应试高中后折桂的习俗,这几棵桂树也包含着对学子的期盼与祝愿。走进主书室,是一列列排列整齐的书架。无论你是武侠迷还是科幻爱好者,无论你喜欢古典诗词,还是西方大部头著作,都能在这里寻找到心灵的归宿。若遇到珍爱的书籍,还可以登记借回慢慢品读。走过主书室,便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学生e站”所在了。进来的学子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坐下阅读或浏览网页,丰富校园生活。

从e站向东走,跨过一个小门,便是二层待建中的电子阅览室。它和主书室之间是一条长长的小巷。小巷像是从江南水墨画里走出来的,有着浓厚的徽派记忆。适逢春雨绵绵时节,有风雅的学子谓之“一中雨巷”。穿过小巷,来到长廊上,视野豁然开朗,那方半亩塘的全景映在眼中。堤岸的杨柳,塘中的莲叶与莲花,构成一幅明丽动人的画面。长廊傍水而建,有精细的雕花和古朴的廊柱。一侧是水,一侧是栽种的樱花,仿佛是某个园林的一角。穿过长廊,又是一个院落,但这一院落更为精致秀丽些。院落里有一个3万多册书籍的小图书室与一个舒适的阅览室,有种少林藏经阁最高层的感觉。院落边上是一个书库,用来存放年代过于久远更新下来的书籍。及至此处,便就是基本领略了整个书院的景致。有恢宏大气,亦有不失秀丽的别致,是徽派建筑独有的特色。

当然,书院之美之趣,不仅于此。若你愿在书院外围漫步一圈,你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四四方方的豆腐块。它有曲折,有延展,有萦回,有凹陷,像一位学者的心思,百转玲珑。在这样一座端庄大气的建筑中,那些朱红的木门,也失了张扬,变得温和而内敛。

在这匆忙的学习之际,你若愿偷得浮生半日闲,来书院寻一方安宁之地,捧一卷书籍,可在袅袅书香中,让身心得到洗礼,让灵魂得以安放。

【篇六:岳麓书院行】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正门的门匾上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岳麓书院”,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进了大门后,里面的美丽风景美不胜收,十分夺目。

一进入院子右边耸立着一颗苍翠挺拔的百年大树,这颗树大约有30米高,枝繁叶茂,就像一把巨大的伞遮风挡雨,树下面有两根用水泥做的假树枝,用来支撑大树,假树干上面有很多枝叶缠绕着,还长满了绿色的青苔,简直可以以假乱真。院子里的一棵棵桂花树开满了黄灿灿的桂花,院子里香气四溢,芬芳扑鼻,真令人心旷神怡啊!树上的小鸟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就像是在欢迎人们的到来。

在岳麓书院的历史馆里,讲述了从这里教出的许多著名学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毛泽东等人,他们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和任教。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了很大的努力。因为这些被岳麓书院教出的著名学子,才使得岳麓书院变得远近闻名,人人皆知。

岳麓书院坐落在岳麓山山脚下,深秋来临,岳麓山上的枫叶变红了,薄薄的枫叶在太阳的映衬下显得越发红艳,轻风吹来,枫叶摇曳多姿,层林浸染。这里既有四季常绿的乔木,也有漫山遍野的红枫,更有黄灿灿的桂花,五彩缤纷,如此美丽的秋景,真让人流连忘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