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我的祖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我的祖辈】

和爸妈一起上街闲逛,本是无趣之极,不知怎的聊起了爷爷奶奶以前的生活,我立即来了兴趣,细细聆听着……

几十年前,我爷爷远在四川工作,一年工资稀薄,且连过年都不知回得了家回不了家。那时奶奶没工作,又要养育我爸爸和我叔叔,日子十分艰苦。无奈之下,她只得找了一份缝手套的活儿,日夜不停地操劳着,可那时一双手套仅值一两分钱,日复一日的辛劳仅够换来一家大小勉强糊口,家中之事便几乎由我爸爸顾及着。那时,日子十分辛苦,一分钱都不敢多花。就连春游,也只是带上一个实心包和一瓶水,再想想我们现在,哪次春游不是满包零食饮料,顿觉惭愧。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爸爸小小年纪便学会了烧菜,还要每天一大早送比自己小弟弟去幼儿园,自己再匆匆赶去学校。晚上把他弟弟接回家,帮着弟弟把澡洗了去睡觉后,才能投入学习之中,十点、十一点才睡都是常事。听爸爸说,那时他写完作业后,都会去厨房里自个烧个荷包蛋吃。说完,似乎还咂了咂嘴,像是在回忆童年的滋味。

等到爸爸入睡前,奶奶还在昏黄的灯光下做着营生的活计。等到爸爸起床,奶奶却早已在忙碌。那段日子的艰难,留在了爸爸年幼的心房。现在,他又将它细细讲述给我听。我想不到那时的苦难,但我会牢记,再讲述给我的下一代,让上一代人勤俭持家的故事、为生存奔忙的品质得以流传。

【篇二:我的祖辈】

这几天,我很想了解祖辈们的往事,就立马找老爸老妈问了。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爷爷经常在自家的院子里练习功夫,还叫老爸在旁边看。

在爷爷身上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他为人十分和善,爷爷之前是在酒厂上班,他是整个厂的老总,他的手下有几百个人听他,但他从不骄傲,也不会夸耀自己,有什么好事都是把别人放他的前面,做人也正直。爸爸八岁时的一天晚上,也是爷爷去世的那个晚上,许多人都来为爷爷这么好的人哀悼,哀悼的人有亲人、朋友,居然还有奶奶不认识的陌生人!奶奶问他是谁,那人就说,爷爷曾帮过他很多次,有什么难题,都一一帮他解决,所以他才来。听到这我就觉得爷爷真是个大好人。

我的爷爷这样,我的外公也不赖。

我的外公,以前是在一个地主家庭,但后来地主被推翻了,家境一下子就清贫了许多,外公的爸爸,就因为过度忧郁,生病走了,然后这时,外公的妈妈又是小脚女人,什么活也干不了,所以,养家糊口的重任就交给了大外公和外公了。就算是这样外公也没被打倒,反而更加努力的奋斗,当时他才十几岁。

因为外公的为人很好交了很多朋友,所以外公就开始创业——开酒店,起先是租了一幢小房子,做菜的厨师都是他精细挑选,每天的海鲜和蔬菜等材料,都是他亲自挑选的上等货,因此客人也多,他赚够了钱,就去买了一块地皮,盖了一幢大楼,也圆了他的生意梦,还评上了浙江名店的荣誉。

听着老爸、老妈讲着家族往事,尤其是了解爷爷、外公的人品,我是他们的孙子,我就要继续把他们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做一个这样的人。

【篇三:我的祖辈】

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套套古旧的老家具,一枚枚黯淡的老勋章……组成了我们足以珍视一生的传家之宝。传家宝,它们从遥远的遥远走来,向无尽的无尽传去;它们的身上,不知刻载着多少的陈年往事,记录着多少爱恨情仇,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骄傲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传家之宝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身上蕴含着一个家族的精神传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这些家族精神所凝聚成的无形的祖训,似乎比实实在在的东西更值得我们重视与传承。

一句句饱含人生哲理与思考的话语,一句句殷切深情的嘱托与盼望……祖训,撑起了一个家族的脊梁,唤醒了这个家族的精神。虽然,说出这些话语的人们早已老去,甚至已经长眠地下,但这些祖训却永远年轻,永远燃烧着无穷的火焰。

这些祖训,像夜空北斗一般,为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家庭指引明路,为八代、时代之后的后生们矫正脊梁;这些祖训,经过岁月的打磨,反而历久弥新,比早已老去的物质更加鲜活。隽永而深刻的文字,在年华的洗礼下,流淌在我们的心中,铭刻在我们的脑海。

一封封《曾国藩家书》,承载的是文正公教导儿孙博学笃志、正气凛然的殷切期望;一首千古流传的《示儿》,流淌着的是陆游盼望儿孙为国为民、以死效国的心声:而王羲之“入木三分”的训示,则是点拨后辈治学理念的典范。时过境迁,这些时代的巨人给儿孙们留下的财产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知晓;但他们通过祖训所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流传至今,为人千古传颂。

祖训可以是有形的文字,也可以是以身作则的身体力行。民国学者杨昌济撒手人寰时匆匆忙忙,但他每天坚持用凉水沐浴并晨读半小时的习惯早就刻在了女儿的心里,践行了他“修学储能”的主张;当襄阳城终于向蒙古铁骑敞开了大门,郭靖没有什么传世的遗言,但他的引颈就义却比任何话语都有力地践行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总之,祖训无论有形无形,都是对后辈最珍贵的财富。

祖训,是一个家族的精神继承,它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拾起这被遗忘的美德。千千万万的祖训连在一起,组成了炎黄子孙民族精神的脊梁。

祖辈虽逝矣,教诲了然心。

【篇四:我的祖辈】

我是半夜出生的,据说在生我的那天夜里,我爷爷兴奋得一整夜没合眼,一直趴在窗户上看夜晚的星空。那夜,天空中的星星在他眼中格外明亮,好像都在冲着他笑,他认定我是上天送给他的宝贝。所以你们知道我的小名叫什么了吧。对,我的小名就是“辰辰”。

我小时候很任性,超级挑食,肥肉是我的天敌,我的碗里只要一有肥肉,我会马上将它扔回盘中。每当这时,我爷爷总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块肥肉送入自己口中,以免我的奶奶发现。我不仅挑食还不多吃饭,每回吃饭,我总是吃半碗剩半碗。一到这种时候,奶奶总是数落我,于是我的爷爷每次都积极地帮我打扫剩饭,边吃还边说,小孩子么,长大就好啦……

爷爷是我们家中最有耐心的一个人,干什么事都不紧不慢的。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家的小区里,载满槐花树的小路边有形态各异地矮树桩绵延一路,我总是喜欢在木桩上爬上爬下,跳来跳去,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扶着我穿行于木桩之上,一遍又一遍的护着我,让我爬上了一个个看似陡峭的“山峰”。那是一个秋天,一天幼儿园放学,我们又行进在“山峰”上的时候,我不知怎么脑子忽然灵光一闪,指着飘落的树叶说:

爷爷看,树叶-黄了-,树叶-都落了-,秋天-来了-”。我话音一落,就听我爷爷用比平时高的腔调说:“哎呀,我们辰辰会作诗了,说得多好呀!”之后念叨了一路,回家不忘向我奶奶汇报这个好消息。

后来我上了学,有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我的爷爷一改平时慢条斯理的作风,马上就会说“挺好~,不错嘛,不过要好好看看错的地方,把它弄懂,下次肯定会更好。”我爷爷这样一下定论,其他人就不好再说什么啦。哈哈,让我偷笑一会儿。慢慢地,我长大了,每次去看望爷爷奶奶,他总是关切地询问“辰辰,你这几天饭吃的怎么样?爷爷给你买的水果,你吃了吗?每天呆在家,有没有出去活动活动呀?”

记得小学有一年暑假,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出去旅游。当时我们去海上坐快艇,等回来的时候,简易码头被水冲走了,没法靠岸,大家只能蹚水上岸。我当时感冒了有点发烧,爷爷怕我受凉要背我上岸。这怎么行,我不是那个小宝宝啦,我的爷爷老了,我可不能让他再背我,我俩僵持不下,最后爷爷生气了,坚持把我背回岸上。虽然爷爷生气了,可我知道他是因为爱我。这么些年,我从来没见过我爷爷生气,我心里又羞愧又感动……

年复一年,爷爷院里的木桩依旧,只是在我眼中越来越矮。小路上的一老一小变成了一老一少;从老的扶着小的,变成了少的拉着老的。我爱我的爷爷!

【篇五:我的祖辈】

在我四岁时,姥姥与姥爷来到了呼市,暂居于如意河附近,为了方便妈妈工作,我们与姥姥他们住在一起。每到傍晚,年幼的我就会盯着窗外,等待如意河上音乐喷泉的灯光亮起。每天吃完饭,我便迫不及待的拉着姥姥的手,奔着外面的灯光而去,从音乐喷泉开始到十点灯光熄灭,人群散尽,我们才回家。那几个小时中,姥姥从不催促我,只是时不时地问我冷不冷,陪我笑闹,陪我赏灯,那段时光虽然几乎已经忘却,但现在想起还是心中一暖。前些天去姥姥家,听到姥姥和妈妈说:“那丫头在外面待到那么晚,估计是为了等你回来呢!”我不知道姥姥说的对不对,但是那一刻,我明白了姥姥对我的爱,那爱如水一般无微不至,那爱比那一个夏天的所有灯光还要亮!

如今,每次去姥姥家,姥姥还是无比关心我的一切,她会在所有人问我成绩的时候淡淡的说一句尽力就好,她会在我取得好成绩时用一种“你是我的骄傲”一样的的眼神看着我。

姥姥,谢谢您对我的爱,您的外孙女已经长大了,我会努力,成为最好的我自己,珍惜现在与您在一起的时光,孝顺您们,陪伴您。

姥姥,我爱您!

【篇六:我的祖辈】

爷爷奶奶都是五零后,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但也却经历了冒进的公社化运动,曲折十年,伟大历史转折,经济特区建立……一系列新中国发展历程。他们也有过盲目的个人崇拜,以及发展困境之中疾苦的生活。他们是那个时候历史的见证人。

之前听奶奶讲过,在她小的时候,家里的食物总是不够,而且兄弟姐妹们还多,最后平分下来每个人只有一小块儿玉米窝窝,肚子就没有填饱过。大概是环境塑造人吧,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都特别勤俭节约。

而现在随着中国渐渐发展,脱贫攻坚效果愈来愈好,百姓的日子都奔向小康,再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了。

但爷爷奶奶还是一直保留着他们勤俭节约的好品质,他们从不会无端扔掉任何食物,而且吃饭也从不会在碗底留下一颗米粒,有时候看我在碗底留下残渣,还会“苛刻”的要求我吃干净,他们总会不时地和我说着要节约粮食节约物资。

虽然他们的观念在我们零零后看来有些传统固执,甚至是一些无稽之谈,但是细细想一想他们经历过那个困难的时代,他们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过“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所以我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们,在移默化之中,我也慢慢的认同了他们的观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