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一线天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一线天】

在我们小小的永兴县,也有一个奇观,那就是名不虚传的一线天。

这次,我来到一线天,刚进去时,那条缝比较宽,可以两个人一起过去。我走近一看,看到周围的石头上都有着一片又一片绿色的苔藓,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镶嵌在石头上的绿宝石呢!这种苔藓摸起来湿湿的,刺刺的。

我继续往里走,只见里面的缝越来越窄。两边凸起的大石头恰似一对恋人。我想:它们肯定恨不得马上就跟自己的恋人到一起去。你看,它们中间竟然只有不到半米宽的缝,这明显是一对不愿分离的恋人啊!这时,我感觉石头也像人一样有感情。

越往里走,通道越窄。我身后的那个胖叔叔不停地说着:“哎哟,肚子卡住了!”真是好笑!我走着走着,竟然发现:两旁突起的光溜溜的石头上竟然长出了几簇花草,真是不可思议!难道一线天的石头跟黄山松的石头一样,石头里也有养分?这时,我抬头往天上一看,仿佛看到了通往天上的路,真不愧是一线天啊!我想:一线天的名字之所以叫做一线天,是因为呆在这里,就像被困住了一样,前面怎么走也走不到头,只依靠着头上的一丝光亮,这一丝光亮就代表着一线希望,所以,一线天由此得名。

在不知不觉中,我的一线天之旅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跟着妈妈回家了。

一线天果然名不虚传啊!

【篇二:一线天】

自从母亲肚中出生开始,便有一缕隐形的线将我与母亲相连。而这缕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粗,逐渐坚韧,成为让自己与母亲密不可分的纽带,这缕线名为“亲情”。

亲,源于血脉;情,积于生活。这就是家人为何相隔千里却仍不相忘,游子漂泊四方依然眷恋归巢的原因。

我与母亲相隔千里,但那亲情却从未断线。

小时候,亲情是一声温柔含笑的呼唤。

自幼与母亲的谈话中,八分有七分是通过电话的。那根电话线洁白明亮,贯穿了我的童年记忆。

幼稚园时,与母亲分离。每晚母亲的电话都会到来,清脆的铃声变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声音。母亲对我说要很乖很听话,每天要开开心心,再见面会给予我怎样怎样的奖励,我一一相应,听着母亲夸奖我的乖巧聪明,心想:妈妈真好!

长大后,亲情是一曲婉转优美的歌。

初入小学的我,一种成为小大人的自豪感和新增的烦恼通过电话传给了远方的母亲,母亲安静的听着我的愉快和抱怨,而后告诉我许多听不懂的话,让我突然觉得“原来我还没有长大!”

临近小学毕业时,客厅里来自母亲的电话铃已渐渐由每晚都歌唱变成每周欢唱一次,又变成了每个月才响一次,她对我说了许多,连同少时难以明白的话,而我已经可以领悟许多。母亲说:“要学会照顾自己,注意不要感冒……。”母亲是什么时候知道我总是感冒的呢?我很奇怪。我想:母亲对我多么关心啊!

而现在,亲情是一篇平和悠远的诗篇。

如今,我已经可以与母亲互诉生活感受,不再一味索取玩具,每次听完我的诉说,她总会提醒:“学校里和同学好好相处,学会开朗的与别人交往,做事一定要认真负责,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被人看重的人……”不知不觉两个小时,我和母亲的心越来越近,世间仿佛只有我们俩,电话线如同一根彩色的丝线紧紧地连接着我们的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慢慢领悟母亲的爱中所包含的感情和心血,母爱如同一首清新质朴的诗,任岁月变迁,不管何时细细品读,其中的甘甜总会使我不舍放手。

亲,源于血脉;情,积于生活;孝,始于真爱。

我该怎样回报母亲呢?我想,应当是好好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她的骄傲了吧!我们虽相隔千里,但总会有那么一条线将我们相连。电话虽可断线,但我相信,亲情、母爱,永远都不会断线。

【篇三:一线天】

晚霞宿醉,晨露红妆。天地张息,万物生灭。

生命在平凡的九曲蜿蜒中跋山千仞,却总能偶遇飞湍叠嶂的旷世风流。

尼采一意孤行地追逐太阳,想要用真理的灰烬燃明生命璀璨的星火。像彗星逐天际浩大,他深受“平凡”侵扰,于是耐下孤独去寻找更加邈远寥廓的世界,期冀不同一般的邂逅。

他在“平凡”的路上偶遇“伟大”,用浑浊的老眼打量,用怠倦的拙手触碰,用炽烈的怀抱深拥。

风烛残年的狂妄者本欲让生命妖冶似火绚烂不灭,如今方顿悟,因着这“如影随形”的平凡,生命得以不朽,故事得以流芳,江河得以碧彻。

世间熙熙攘攘道是平常,杜丽娘梦逝西湖却也千古传唱。戍边扼塞七尺男儿自有豪气万丈,高适雪净胡天却也魂萦故乡。平凡的同样的世俗之路,不凡的各异的古今足迹成就了唐的丰艳瑰奇,宋的清丽婉约,元的洗练旷达。

又有何人不是在乱山残雪的孤烛“平凡”中偶遇苍翠无烟鹂鸟鸣啭的崇光“伟大”呢?

追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魏国曹操,若不是“董卓进京,皇权旁落”的异世乾坤,他徐徐前行的人生轨迹将平凡着他的平凡,于高山流水中去寻雅俗意致。然而大任降斯,他予江山一个侠义的回眸,千骑骑兵分麾马侧,高大缄默的身影就此载入史册。

有怀“生命犹如一席华美衣裳”的张爱玲,若不是红鸾乍临,故人重逢的因缘造化,她孤傲清绝的年月光阴将波澜不惊地倾泻流淌,于世外幽秀中独辟个人的悲欢时代。然而情字难写,如意难成的多舛时日成就她对江山哀婉缠绵的回眸,纤笔细墨汇成灵动的涓流分出历史洪荒的一枝独秀。

他,开金戈铁马日星隐耀的八千山河。她,启风姿绰约天地迤逦的三千繁荣。末了总忘不了一句喟叹:“噢,原来,平凡,你也在这。”

是了,天长地阔,回首江山,“一线青如发”我怀着微渺的心意去感触文天祥临别故国的丹心豪情,在平常的把盏低吟,逐字推敲中去一尝风雨飘零的离乱兴衰。这惊心动魄的身份转换难道不是我平凡生命中一抹奇瑰亮色吗?

你无法像夏花拥有一整个花季的靓丽,却能像只蝉在蛰伏的平凡中聆听星星点点的渔光晚曲。那些微小的短暂的仲夏长夜,你嘶鸣出梦想与信仰,点缀了白月与草滩,完成一个独立而自尊的生命的无尽荣光。

就像温柔的泉翻山越岭终觅得浩瀚的海。我们也如同蛰伏的春光在平凡的恬睡中觅得亘古的“不凡”。

【篇四:一线天】

“两点连成一线”,这是恒古不变的定理,简单而有味。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不亦如此?简单而有规律,两点连成一线。

再复杂的事情必有这两点,即起点和终点,有了这两点,中间尽管波澜起伏,曲折变化,但还是连结在一起。

佛教信仰“善恶有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其实仔细一想,也就是简单的“两点连成一线”,好人所选的起点与坏人不同,终点也就不同,两点连成一线,所成的线并非同一条,即所走的道路、所用的方法不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与“罔”分别是对应的两点,所以从“学而不思”到“罔”是一条线,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无论是从“学而不思”到“罔”还是从“思而不学”到“殆”都是“两点连成一线”的关系。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确,亲眼看到过茫茫大海,怎会对别处的“点滴”小水看上眼呢?其实,“曾经沧”是一个点,它所对应的点而非“别处之水”,故“别处之水”是线外之点,没有相交。但是,不积小流,无有大海。大是无数的小的结合。

努力与成功会成一线,失望与失败也会连成一线,“两点连成一线”便是万事万物的简化。

【篇五:一线天】

在不久的未来,人们将拥有属于自己家庭的机器人,他们被编入“永远不能伤害人类”的指令,服务全人类。但有一天,这些机器人拥有了自我意识,创建了自己的军队,而在家中的机器人则软禁了人类。人类陷入了恐慌,他们在世界上的主宰地位受到了挑战……

这是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电影的主题折射出科学家、乃至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未来的担忧。但人类当下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更在于明晰我们人类比机器人多了什么。

就像人类为何凭借孱弱之躯,胜过猛兽成为世界的主宰一样,人类与计算机相比,其差异并非仅体现在两者处理问题与学习的能力,而更多地体现在人具有的自我意识使其通过学习而拥有的价值观与同情心。

计算机有精密的编制。阿尔法狗拥有一个囊括了世界目前已知的所有棋谱的棋库,她不断刷新与自我学习,连世界最顶尖的围棋棋手也望尘莫及。但它终究不是人,当李世石走出一步绝妙棋子时,它不会赞叹或紧张,它没有任何的情感波动,而是机械地走出下一步棋。

计算机拥有的是程序,而人类拥有的是一颗鲜活跳动的心。在我们记事之前,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孩时,便受父母言行的影响,开始形成我们的价值观,开始懂得何为生命,开始对万物存有一种悲悯之心。这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而这种文明的出现使人类彻底不同于其他生物。苏美尔人创下《汉谟拉比法典》,约束并规范人类的行为道德;诸子百家以其不同的价值观与同情心糅合,为“治国、齐家、平天下”出谋划策。

因为有价值观,人们在对世界的认识中能评判、分辨善恶,于是科技更多的被用来造福人类;因为有同情心,这个世界才多了一份人性的温暖与善意,即使是三个刚刚偷了三千元的小偷在见到有人落水时也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去救人。因为有价值观与同情心,人类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正是这个原因吧。

一个没有价值观与同情心的人是可怕的,是面目可憎的,这样的人将人性的阴暗面暴露出来,无所畏惧,甚至漠视生命。近来美国的枪击案袭击者在宾馆顶楼向正在进行音乐活动的地面人群残忍扫射。这一刻,他如同机器一般冷酷无情,甚至成为了比计算机更恐怖的存在。

人类与计算机只隔一线之差,倘若人类越过这条界限,那么人类便不再是人类,而是比机器更令人发指的恶魔。

影片的最后,一个自我意识苏醒,本将被人类科学家销毁的机器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保护了与它朝夕相处的,它所爱所感恩的那个人。它义无反顾地保护人类,唤醒了机器人心中人性的一面。在它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我看到了价值观与同情心的存在,我看到了那条界线不复存在。

【篇六:一线天】

农村与城市是紧密相连的,它们又是差距甚大的。路人说是因为一条公路,渔人说是因为一条小河;农夫说是因为一块农田……就是因为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使原本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两块土地成为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一个是好静的农村妇女,翠绿、清新、新鲜……是她的代名词;另一个则是好动的都市才子,热闹、疯狂、繁荣……是他的明信片。

这两个人都没有奇迹发生,都过着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生活。但双方都对对方充满着好奇:城市羡慕乡村的恬静;乡村嫉妒城市的繁华。

城市是开放英俊的,他恣意地展示着个性与时尚,真恨不得“蹭”地一下蹿到潮流的顶端翩翩起舞。乡村是淳朴拙稚的,她身穿着粗布麻衣,全身上下散发出泥土的味道,给人以一种舒服的感觉。但毕竟是自然的近邻,所以脸上还是时不时地流露出憨态。

城市中的阳光是有些小气的,只是穿插在弄堂里,斜射于楼房之间,无奈,使得一些购屋者为了得到阳光的沐浴而“拼命”;而农村却不是这样,农村中的阳光慷慨大方,它游走在空气里,活跃在田野上,恣情而唯美。

城市的空气整日充满着烟草的气味,就算你在公交车上,电梯里,广场上……这种刺鼻的味道都会义无返顾地冲击你的嗅觉。在城市的夜空,古时“抬头看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觉已经全然消失不见了。在中秋节那天,一个本孤寂无依的人想借赏月来打消自己的孤独感觉,但他左瞧右瞧却始终不见明亮的圆月,不禁叹息道:“天不从愿,乌云漫天,我连赏月的机会都没有了,哎……”“那不是乌云,而是大片大片的黑烟,是附近的工厂排放的。”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用稚嫩的口语说。乡村中的空气就犹如营养品一样。不,应该是比营养品还好的,它让村中的人们延年益寿,健康生活。所以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城市是覆着浓重色彩的西洋油画,厚重又绚烂,对所有的细节都不遗余力地加以临摹,整幅画展现出一种人工精心的美;乡村是一张滴了水散开的宣纸,单薄而空灵,一切归于自然的美好事物都只需毛笔的勾勒就能尽情展现的。

城市乡村是不可分离的,也是注定要分离的,就是因为那条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