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令人神往的东山书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令人神往的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是毛泽东小时候的学校,那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个求学的好地方。

书院里有条便河,上面有一座石桥,站在桥上看,水清澈见底。水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黑白相间,有的全身金黄,有东全身乌黑。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欢乐极了。河边是环形跑道,上面铺着花岗岩石块,很长很长,大约有八百米。跑在跑道能感到自豪,因为这是毛泽东跑过的地方。

过了桥是操场,操场上有很多的体育器具,全是木头做的,很结实。

东山书院有个孔子像,上面有“万世师表”四个字。两旁墙壁写着:“博学笃志,切门近思”的校训。孔子像的左边是藏书楼,少年毛泽东最喜欢看《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申报》、《汉报》。孔子像的右边是卧室,学校规定一间屋两张床,每张床睡一人。他把被褥给了一位贫困工友,自己和表兄睡一张床。少年毛泽东从小就关心贫苦的人,难怪人民喜欢《东方红》这首歌。少年毛泽东求学的教室是书院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房子。室内高大、宽敞、明亮。少年毛泽东在第儿排倒数第二位。坐在这个位子上使人感到特别高兴。

东山书院不仅培养了伟人毛泽东,还培养了军事家陈赓,政治家谭政,还有名人黄国璋、汤璪真等。

现在的东山书院成为了人民神往的地方。

【篇二:令人神往的东山书院】

如果要用“志当存高远”这句名言来描写爷爷,那是最适合不过了,他从小就有着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而东山书院,也就是的母校,更是引导求学励志的起点。今天,我们四、六年级就有机会来参观东山书院。

到了那里,我们一个个像出了笼的小鸟,迫不及待地跑出了车里,一下车,我就见到那美丽的景色:古老的房屋,上面砌着青砖青瓦,让人感觉有清凉之爽,旁边的花草树木,在向我们点头呢!

这时,一位老师走出来,哦!她就是我们的导游。现在,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厅,里面全是关于爷爷的故事。在大厅中间,有一尊的铜像,那是爷爷年轻时候拿着一本书的铜像。忽然,我看见了一首诗,这是一首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写得真好,让我佩服不已。旁边有一副油画关于把自己的棉被和蚊帐给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的故事。这幅画,令我想起了关于爷爷的另一个故事:那天,正下着倾盆大雨,爷爷家的稻子必须要收回家来,的爸爸便让他去收回来。在爷爷家旁边,住着一位老奶奶,大家都管她叫毛四阿婆,这位奶奶家也种了稻子,因为老奶奶家没别人,她必须自己去收稻子,刚一走出去,被爷爷看见了,爷爷一看,对老奶奶说:“毛四阿婆,我来帮你。”说完,一把抬起稻子背进了屋,而自己家的稻子却淋湿了,爷爷却还是很快乐。这不正可以用卢梭说的:“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的,”这句话来形容爷爷吗?

接着,我们看见了一口井,听导游说,曾经和几位同学在这旁边坐,这时从井里跳出一只青蛙,于是作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是这样子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随后,我们来到了爷爷上课的教室,教室面积宽广而又整齐,一排排座位齐刷刷地摆在我们面前。讲台上面,有两块重叠的黑板,上面吊着两根绳子,可以上下移动。的座位就在二组倒数第二个,但他学习还是很认真。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的自修室。它十分简陋,只有八张桌子和八张椅子,再加上一盏灯,便是自修室了。可以想象,当时爷爷那股非常热爱学习的劲。

参观完毕,我恋恋不舍地上了车。心想:爷爷,您的品德让人赞叹!您的学习让人惊艳!我敬佩您!

【篇三:令人神往的东山书院】

冒着蒙蒙细雨,怀着喜悦的心情。我来到了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东山书院。

踏入这座有着百年文化气息的学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汉白玉石的门匾,上面有毛泽东的题词“东山书院”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跨入大门,是一个由环形石板路围绕着的鱼池。鱼池边,桃红柳绿,各色鲜花争奇斗艳。鱼池里不知名的水生植物就像一把把小刀立在池子里。水池里泛起一圈圈波纹,原来是调皮的小鱼吹了一个个小泡泡。我拿出食物撒了一些,成群结队的鱼儿立刻冲了过来,挨挨挤挤地争抢着食物。

离开鱼池往前走,一座白墙青瓦的楼房出现在我的眼前:黑色的门柱、朱红色的房梁、高高翘起的屋角。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物,让人过目不忘。来到大厅看到了孔子雕像,这位拥有3000弟子的政治家,教育家,让我敬佩不已。穿过东斋,又去参观了毛泽东的寝室和自修室。走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了毛泽东曾经就读的教室,几排古老的座位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我特意在毛泽东的座位上坐了一下,我想这应该是每个游客来这里都想做的事情吧。

风景优美的东山书院,在小雨的滋润下,更加美丽,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篇四:令人神往的东山书院】

各位贵宾大家好,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导,或者可以叫我小刘。

我们这次要旅游的地点是东山书院,东山书院坐卧在湘乡市的偏前位置,东山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895年的东山精舍,最早由湘军将领刘锦堂和湘乡县本地士绅建立,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了。1900年改称东山书院,五年后更名为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毛泽东、萧子暲等革命家以及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曾经在这里读书求学。建国后的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正式定名为东山学校,现在已经是一所有名的中学了。

它当初的作用是用来培养人才,以济当时之急的,可后来中国解放后,因为有一些有名的人物在此读书,这座学校并没有被拆掉,后而被后代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山书院。

这次东山书院一日游就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如果你下次还来湘乡玩的话,请来湘乡市东方红学校236班来找我哦!大家拜拜!

【篇五:令人神往的东山书院】

在这个丹桂飘香,阳光明媚的好日子里,《湘潭日报》的小记者们来到东山书院参观。

走进自动门,耀眼的“东山学校”四个大字跃入眼帘,进入东山学校的大门,向右转,毛主席的诗《咏蛙》格外醒目:“独坐池塘如虎居,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中的霸气,让我敬佩。

经过一座小桥,终于来到了东山书院,这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让我敬仰已久的古老的名校,走进书院,似乎是一个四合院,是青砖与木材建的。孔子的雕像傲立中间,我们一起作揖拜见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穿过左边的走廊,我们来到毛主席曾学习过的教室,简陋而朴素,老师让我们排好队,坐一坐毛主席的座位,还给我们拍照留念,我们都很兴奋。我们又来到二楼,这是书房,有毛主席最爱看的书:《三字经》,《幼学8226;卷》,《孟子》等,可想而知,毛主席当时学习努力,才能成就他一生的光辉。

往右走,就是毛主席参加革命的事迹和故事,他发起秋收起义,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不少挫折,毛主席有勇有谋,他不断总结,不断前进,他的思想,灵魂与书中的知识融为一体,变成一种智慧,一种气势磅礴的精神,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终于战胜了一切困难,建立了新中国,他深得全国人民的信任与拥戴,成为新中国的主席。

当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东山书院时,我心潮澎湃,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沿着前辈指引的方向前进。

【篇六:令人神往的东山书院】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东山书院游玩。

走进大门,踏着脚下的石板路,来到了一座石桥边,走上石桥,往下看,看到了碧波盈盈的湖面,湖里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鱼儿。

走过石桥就来到了一个小草坪,这是毛泽东爷爷求学时的操场,走过了草坪就看见“东山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口的右边有一个小门,那是理发室,看得出当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仪表。

走过小门就来到“西斋”,西斋共有斋房四间,少年毛泽东求学时的寝室是西斋一楼第一间,那些床是木制的,上面铺着柔软的被子,我真想体验一下睡在这张床上的感觉,我们随后来到了一个大厅中,大厅中央摆着孔子的雕像。

看完“孔子",我们来到了“东斋”,这是毛泽东爷爷的教室,我仔细找到了毛泽东爷爷当时坐的课桌,坐在位子上,我仿佛感受到了毛泽东爷爷求学时认真听课的情景。

东山书院真是个读书育人的好地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