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走进非遗文化展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走进非遗文化展】

2018年2月5日一大早,我和奶奶就坐车来到位于忠旺路的新华区文体中心,体验非遗文化活动。展厅内人山人海,宋老师点名集合后,给我们每人发了三张卡片,每张卡片可以亲手体验一种非遗项目。

我们首先来到了木板年画的展台,是一个木板上刻着精美的线条,用沾了红色颜料的刷子刷满,再把纸放上去,固定好,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拿一把干刷子不停地刷,这时一件精美绝伦的年画就诞生了。

之后我们又去做了手工头饰和布艺。手工布艺是做挂坠,我和奶奶一起动手,奶奶帮我缝针,我负责穿线、修剪、装料。我们还见到了缂丝、铁板画、石头画……很多非遗作品。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很多非遗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非遗文化的魅丽和神秘。

【篇二:走进非遗文化展】

今天是寒假的第二天,天气晴朗,一朵朵白云飘在蓝蓝的天空。下午。妈妈带我去萧山日报社1楼食堂参加跟非遗“昭东剪纸”传承人裘一锋老师学剪窗花的活动。

我到了不一会儿,裘老师就来了。老师先做了自我介绍,给我们发了彩纸和剪刀。他还说剪的好的小朋友和剪的创新的小朋友有奖励。大家都兴奋极了,都想得到奖励。

裘老师介绍了剪纸的种类,剪纸的技法和剪纸的步骤。他先教了我们团团圆圆的团花,又教了像古钱币一样的铜钱花,最后教了一刀剪天鹅的技法。剪纸真神奇啊!只要剪几刀就能变成美丽的窗花。

我的团花作品入选了十佳,得到了老师亲笔题字的招财进宝大公鸡剪纸一枚。我真是太开心了!我喜欢剪纸。

【篇三:走进非遗文化展】

杭州古称武林,文化遗产众多,如京剧麟派表演艺术、天香楼传统菜肴制作技艺、盘扣制作技艺等等,驰名中外,名扬四海。今天,我就来到了下城区武林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馆进行参观体验。

一进大门,我便被里面精致的布局给吸引住了,玻璃展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里面的展品更令我惊奇:一块残缺不全的皇家绣品,尽管早已历经了尘世的风霜,但那鲜艳的色彩、清晰的图案却并未消失,依稀可以看出它曾经的辉煌与美丽;另一旁则是盘扣制作技艺,盘扣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只是在反映民国时期的影视剧中见到过,却未曾想这也是我们杭州的非遗文化,那些盘扣如龙似凤,尽情地飞扬着,美不胜收。

走了几步,我发现一旁的角落里,躺着几个圆圆的铁环,我不禁心生纳闷——这铁环拿来干什么用的呢?指导老师赶紧过来给我讲解,原来,这小小的铁环,就是长辈们小时候常玩的游戏——滚铁环。指导老师边说边示范,一个个大小不均的铁环在路上自由奔放地滚动着。我好奇地试了试,没想到这小小的铁环竟那么难掌控。我连续尝试了好几次,才勉勉强强地滚起来。

此外,我还参观了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字画手工装裱工艺、杭州武林方言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可谓:“自古杭城多瑰宝,直是天堂落人间!”

【篇四:走进非遗文化展】

9月15日的上午,我们身穿校服,头戴红帽子去参加学校组织的“非遗的传承,有你,也有我”的活动。在学校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叶店祠堂,和六位非遗传承老师一起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文化。

这次活动分为六个项目,有书法、布艺、剪纸、版画、漆画和竹碳泥。我们其中的10位小朋友跟着倪老师学习漆画,每个人手里拿着一块画板,每2个人共用一个调色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画漆画。先用红和蓝调成淡紫色,用来勾画花的轮廓;再用红和白调成淡粉色,用来画花苞;接下来用黄和蓝调成绿色,用来画叶子;最后用黄色画花蕊;一朵栩栩如生的花就完成了。

这次学习各种婺文化的同学们都很兴致勃勃地听老师们讲课,也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看着自己的成果,大家都咧开嘴笑了。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知识,了解了婺文化的丰富多彩,我们要学习更多的婺文化,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学习婺文化。

【篇五:走进非遗文化展】

今天,我们全班师生满怀期待地在校长妈妈的带领下参观了雨花非遗博物馆,度过了充实又快乐的一天。

下午,我们从学校出发,经历了大约半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目的地——雨花非遗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口我们排好队之后就见到了讲解员阿姨,在同讲解员阿姨和校长妈妈一起合影之后我们就开始了雨花非遗博物馆的参观旅程。

第一个馆是湘绣馆,湘绣是湖南地区的传统美术也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馆里挂着雨花非遗馆的镇馆之宝——《开国大典》。只见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毛泽东爷爷,看上去特别自然、亲切。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走进非洲”馆,非洲馆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真实、全面的非洲,非洲馆中完整还原了整个非洲,就是活脱的一个迷你小非洲。在馆中还摆放了许许多多的非洲鼓,大的、小的、兽皮的……各种颜色、式样、材质的应有尽有。

随后我们去的是皮影戏馆,讲解员阿姨让我们全班同学都体验了一下,我排在第五个,我玩的角色是一个清朝的皇帝,我和接下来的同学玩的皮影撞来撞去,把其他同学逗得都笑趴下了。

跟着讲解员阿姨我们陆续还参观了许多不同主题的展馆,不知不觉都到了要返校的时间了,走出博物馆那一刻,我心中感慨,非遗文化真是人类珍贵的历史财富,了解他、掌握他才能真正地保护和传承它。

【篇六:走进非遗文化展】

感受棕编之趣,传承指上非遗。十一月九日,我们来到八里庙村社区跟随马以花老师体验了棕编之趣。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棕编这一非遗艺术:棕编就是巧妙地利用棕叶的天然色泽及质感编织出精巧别致、栩栩如生的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编蚱蜢。这是入门级的棕编。稍难一些的作品有蜻蜓、燕尾鸟等。”

蚱蜢?这种昆虫我可是观察过不止一次了,不知道用棕叶编出来的蚱蜢会不会别有一番风味呢?

老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条长长的、翠绿色的棕叶,编出来的蚱蜢颜色一定很好看。

“大家看好了!把叶梗绕个圈,将叶片套在上面拉紧。像这样左右各编一次,叫做一对。一共要编四对,不要数少了!”

啊?原来这么简单。我还以为有多难呢!我信心十足地学着老师的样子,将叶片弯圈、拉紧,可无论我怎么拉拉拽拽,总也打不成一个正确的结。

我焦急地想:这蚱蜢可真难编!正当我满头大汗的时候,老师来了:“这里要将叶片折过来绕,就像这样。”老师边说编了一个结给我看。

我恍然大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麻利地编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结,心里美滋滋的。一旦掌握了技巧,我就编的越来越熟练了,领略到编织的乐趣,不禁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不知不觉编织接近尾声,我暗自嘀咕:“老师编的蚱蜢活灵活现,而我的看上去略显生硬。问题是出在哪里呢?”

我皱紧眉头,仔细对比。原来,我做的蚱蜢的腿和触角都是直直的,而老师示范的都是弯的。

最后一条腿弯折结束,一只栩栩如生的蚱蜢便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十分得意,迫不及待地拿在手上挥舞。只见它触须微微颤动,六条腿蓄势待发,如同一道绿色的闪电,顺着我挥舞的方向腾空而起,仿佛要带我一同来到野外,追逐打闹,嬉戏游玩。老师还说:“棕编还有稍难一些的作品,比如燕尾鸟。”

指间飞舞别样真,质朴无华野趣浓。非遗文化,星火不断,代代相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