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遇上碎片化时代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遇上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一个新兴名词,一个能代表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状态,一个自带讨论性的话题……碎片化,它饱受争议,褒贬不一,遇上这个时代的我们是福是祸?

以下,是我对碎片化时代的理解与态度。

当今,科技的发展是迅速且高效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淘汰。提升自我的根本条件——时间。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时间不够用,这时碎片化就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化整为零,使信息进入网络,让人们能够利用零散的时间来了解一些时事新闻。在过去,没有相对而言比较发达的互联网及传播媒体的情况下,普通人接触媒体的方式只有: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他们看到、了解世界的空间有局限性。就如清朝时的闭关锁国,就是因为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真正实力、差距,导致被迫签订一些不平等条约。愚昧无知是可怕的,碎片化虽然不能让你真正、彻底地明白事理,但至少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不会被轻易糊弄。

然而部分专家学者对碎片化的这种生活模式表示不赞同。他们以阅读为例,在有充足的时间时,由于习惯于碎片化的生存方式,人们依旧依赖于便捷的网络,缺少自己的独立深入思考,或是甚至不愿意去阅读较长的文章。对于他们的观点,我一直有个疑惑,人们对碎片化生活的依赖,根本原因是因为碎片化生活吗?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辩论赛,论点为“科技的发展是否利于人类的进化”。因为科技的发展,所以人类做一些事情可以便捷,或是通过社交网络寻查一下就知道了,人类便会养成惰性,所以科技发展是不利于人类大脑发展的。简而言之,为了人类的进化,就不要发展科技了。这使得我又想起了一篇文章,大意为人的懒惰成就了一个个辉煌。我们懒得走,就有了代步工具;我们想要舒服,就有了家用电器……所以按照前面的逻辑,我们应该回归原始,应该重新进化一次,这样才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我的讲法或许有些极端了,但简单粗暴地将人的惰性归结于碎片化生活模式上,让我不住“为其鸣冤”。同时也让我解决了我的疑惑——碎片化生活的存在,不是人类对它的依赖的根本原因。且就算是当电流选择导线通过时,若发现有条电路上只有导线没有电源,它也会选择那条没有电源的路通过,即使会导致短路。更何况聪明如人,他自然而然地会以一种他认为最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如同过桥,一条是光明的大桥,另外还有一只陡峭的独木桥,答案显而易见。因而人们对碎片化的依赖也是可以理解的,从中也更加反衬出碎片化生活给予人类的好处同样显而易见。

碎片化时代展现了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卓越,预示着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的稳步提高。科技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希望,我们愿意为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不同的皮肤却有同一个信念,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只为报答现在的美好年代。

【篇二:遇上碎片化时代】

不论是工业革命还是信息革命,人们总是向往着快,更快。然而,就如同漫天灰霾是重工业时代的标志,碎片化伴随着信息时代扑面而来。

如今我们的社会已高度信息化,互联网将浩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高科技的移动设备如同一扇扇神奇的窗,让人们能够近乎实时看到大洋彼岸发生的事。信息,每时每刻,数以万计地向我们涌来。处理信息需要时间:地铁上的几分钟,排队等候的1分钟,都成为了阅览信息的宝贵时间,时间的碎片化无处不在。

与此同时,信息也在变得越来越浓缩概括。如果一番简介便能让读者大致明白书的内容,人们又何必费心费力去读完全书?关注重点,忽略细节,这在当今同样火的"大数据"上也有所体现。

碎片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没有人能够彻底将其拒之门外。但我们也不能任凭这股潮流完全充满我们的生活,将那些深入的思考和潜心的阅读从我们的生命中排挤出去。空出一天去阅读一本书,不用让时钟的指针来操纵你,也无需将"效率"二字紧放脑边。让太阳传递最真挚的热烈,让夜空包含最深邃的思考,让花草散发最诗意的浪漫,让虫鸟展现最纯粹的生机。至少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中,我们能找到一块三角洲,让碎片化的流水从身边绕过,在”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中庆幸自己还有静心研究未知的耐心和勇气。

碎片化不能被避免,只可被适应。只要我们还在信息时代,碎片化便不会离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无法对它提出要求,只有它能对人提出要求。人们需要更快、更精准,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能做出更有深度的思考。虽然,我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被碎片化,但是,接受它、适应它、驾驭它,才是当我们遇到碎片化的生活时,每个信息人必须完成的考验。

碎片化生于信息时代,但终将会止于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信息的筛选、梳理和定制成为可能。彼时,人们的时间将只被花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上,信息不再会杂乱无章的袭来,而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归纳整理成一片的传过来。碎片合成整体、断续变为连续成为可能。挑战是人类的天性,面对碎片化的生活也是如此。去探究、去挑战、去征服,这才是面对碎片化生活,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篇三:遇上碎片化时代】

如今,我们正处于互联网信息大时代,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首先,说说互联网信息对人们的普及。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它早在多年前就流行全球各国了,当时大多数的使用者都是年轻人,老年人的数量很少。而放眼现在,就拿我家来说,我的爷爷、奶奶早在他们朋友那儿学会了使用微信,并以此成为现在主要的生活内容之一。而我的外公则原先在很长时间内处于无互联网影响状态的,他每天炒股票还在使用古老的股票机。而最近一次我去外公家,让我惊讶不已的是我外公竟然也换上了智能手机,还积极地向我和弟弟学习如何使用当下最时髦的微信……同时也让我感到了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几乎老人们每人人手一部了!

再谈谈我对碎片化大时代的认知。以前,人们购物,不管是谁都得去大型市场、小超市或小店,而如今,淘宝、一号店、京东等网店层出不穷,让我们早就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心仪已久的物品,同时省去了出门、停车、吃饭、排队结账……等诸多麻烦,更棒的是,还能看到其他购买者对已购商品的评价,让我们能够客观地选择物品。美团、饿了吗、百度外卖的出现又让我们在刮风下雨、寒冷酷热的恶劣天气里,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品种丰富的各国各地美食……应运而生的滴滴打车软件又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叫到专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再也不用大雨天站在马路边上望眼欲穿地等待TAXI了……它们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我们,让我们心安理得地在碎片化的时代中惬意地生活,比如,原来下馆子吃一顿饭是很浪费时间的,现在只要在手机上订好外卖,我们就能在等餐上门的这段时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今年暑假在家,我惊讶地一天内就收到了爸爸在网上订的多个快递物品,我问他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东西,他的回答令我大跌眼镜,买的多送的多,有的食品甚至只要0、01元!我想这何曾不是一种广告,一种营销策略呢!

碎片化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分为一块块小碎片,这并不一定是个全好的事情,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就拿我们的阅读来说,我们不能每天只进行碎片化阅读电子小说,这对我们文学和知识积累方面都收效甚微,是一种极其肤浅的阅读形式,所以说碎片化的阅读我们不可取,还是应该回到书本时代精读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有不能因为普及了智能手机,人人都成为“低头族”,再不愿意人与人面对面地坦诚以待,交流思想、情感,只忙着刷屏、购物、网聊……这样的人生太苍白、太可怕了,哪天没有了手机,或者失去WIFI,一定会手足无措的!

我们应该成为碎片化时代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仆,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使之井井有条,有理有序,让智能的便利为我们所用,但是绝不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在享受方便的同时,最主要的工作和学习也不能扔。

【篇四:遇上碎片化时代】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越来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事情,比如碎片化地购物,比如碎片化地阅读。这样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越来越远离曾经的整体化。

我们之所以碎片化,因为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快捷而便利。本来要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去购物,现在在家里几分钟就能搞定。本来一个新闻,需要兴师动众从采访写稿到最终来到我们手边的报纸,我们才能了解。现在事后一个小时之内往往已经能在微博上看到了。于是我们用很短暂时间去做事,去生活,这碎片化似乎也就随之而来了。

碎片化不只是时间上的碎片化,还有内容上的碎片化。比如现在微博微信上的短文字,只有140个字,内容不够完整,或不够充实。比如网购,其问题在于不能对于产品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只有碎片化的参数和图片,消费者难以完整地对于产品进行评估而选择十分购买。

而碎片化与之对应的整体化,其实更为重要,因为整体化的生活中,我们能更专注更完整地完成一件事情,这对于一件事情完成的质量和效用十分重要。一个晚上看一本严肃的文学作品,相比在各个时候随时随地地看一点零碎的不够严肃而完整的文章,总是能带来更多的收获。而碎片化生活的袭来让我们逐渐忘却了整体的必要性。

究其原因,我觉得,首先是惰性。不可否认的是,这无需专注力的碎片化生活不费力气,而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助长这一状态,可以不花力气做的事情,为什么要追求高质量和高收益而费神费力呢?于是这人类天生的惰性使得我们的趋向于那种更为轻松的碎片化生活。同时,这种碎片化生活也在使我们越来越慵懒。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异化。互联网使我们人类生产出来的产品,但是他渐渐成为一种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类。我们本想通过互联网来更好地利用时间,却被互联网役使,人们越来越懒惰,通过互联网过一种轻松的生活。

这就十分可怕了。人类的惰性只会因为互联网越发被放大,而懒惰从来就不能是这个社会进步,社会的停滞换一个参照系就是社会的退步,最终人们将陷入空前的危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整体化。

但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碎片化生活似乎难以避免,如果要“我自巍然不动”,不改本色,全然不顾时代的冲击,坚持自己的整体化,显然是难以做到的。我们要追求整体就需要更透彻地了解整体。我认为在现代生活中的整体性分为两种,一是原本就存在的整体性,一种是现代生活独有的整体性。先说说原本的整体性。原本的整体性显而易见,朝九晚五的八小时工作制度,只要一直在岗位上工作,就是一种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主要还是在学习工作这些本职工作上比较普遍,这方面做到整体性其实是十分容易的。再说现代独有的整体性。这类整体性就是整体性的本质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就是要利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进行整体性的工作。在学习工作中,这整一个过程是整体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资源进行辅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不漏等等。于是碎片化的生活将成为整体性的生活的一种进阶,但是实质是整体性的。

说到底,碎片化时代其实只是一个中性的现象,我们对待这个现象的不同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它影响最大的是我们的认知,而这个影响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磨平的,因为人类会对于碎片化的生活有更好的理解,并更好地利用它,让它为整体化的生活服务。

【篇五:遇上碎片化时代】

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其实并非这个时代的专利。欧阳修曾自述“三上”作文之法,说自己创作文章多在马上,枕上,厕上,可见自古以来,将碎片化的时间整合起来,就已经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了。

然而对于生活的大规模碎片化,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才逐渐展开。曾经左思一碎片化的方式创作《三都赋》,在自家四处贴上小纸条,一有想法便就近写下。而如今,一系列硬件和软件上的突破是我们能以方便得多的方式将生活中的一切碎片化:想要碎片化的社交?无数社交软件能让你在几秒钟内与朋友交换想法。想要碎片化的阅读?微博中有无数百字以内的信息,只需扫一眼便可。想要碎片化的观影?短视频、微电影等艺术形式正是为此量身定做。甚至,想要碎片化的睡眠?没问题,各种新奇式样的头枕可以允许你在任何环境下小睡一会。简而言之,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时代,对时间精确到秒的利用正使我们的效率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水平。

又或者,是这样吗?

碎片化时代,人们的阅读量增多了,而能静下来读一本书的人却少了;人们的休息时间多了,而拥有高质量睡眠的人却少了。碎片化本身是一种令外为世界适应我们的手段,而如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却因适应碎片化的生活,将自己的思想也碎片化了。在这种碎片化的思想和习惯的影响下,有些人甚至已经失去了对整体事物的认识能力,将自己的一切依托于碎片之上。

大颗的钻石价值连城,切成小块价值则大打折扣。同样,整块的时间和信息对人的价值远高于等量的碎片。然而,如今这种将整体碎片化的行为却甚嚣尘上:人们标榜多任务处理能力,却不屑于集中精力于一件事;人们重视碎片化信息和罐头思维,却鄙视严谨的长篇大论。

碎片化本市对于整体的补充,而如今碎片化时代却正在将手段作为目的。碎片化的生活本身是有益的,而若是因此而舍弃整体,那就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了。

【篇六:遇上碎片化时代】

一天24小时,可当我们看看这个,刷刷那个,时间却缓缓地消逝。也许准备一天完成的事,但不知不觉间,已在屏幕前待了一天。在这碎片化的时代,生活被我们碎片化,只留下黄昏时人们的疑惑:今天,我做了什么呢?

刚放暑假时,我便立志:这次的作业,绝不能留到八月,一天至少4小时,可有着大把的时间!因此,我信心满满。

9点起床,先玩会再说,暑假嘛,要劳逸结合。可这样,原本应当睡觉的时间,被挤出玩游戏……

诶呀,先休息吧,不做了。一天可以完成的作业,硬是分成好几部分做了一星期。

午饭时,眼睛盯着手机,嘴却“嗞嗞”地动着。极为别扭的事,现在竟是如此的协调。

下午,等公交去买复习书本。车上。又是拿出了手机……

美名其曰着:我们利用着碎片化的时间呢!可实际上,和虚度光阴毫无区别,花费时间去看无关紧要的碎片信息,争取到的是更多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和拖延症。我们知道浪费时间是可耻的,但另一边又是几乎将脸贴上屏幕。

忙碌的一天,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复习了知识;可有些人什么都没做。当要默一个东西时,却发现微信的右上角冒出红点,慢慢得宛如爬虫一般,刺激大脑拿起了手机……15分钟后,意兴珊阑地出来。又看到QQ上同学发来的消息,约下午一起出去玩,聊几句去哪儿,在哪儿集合。天逐渐暗下,又回到书桌前却发现一个字都没写,又浪费了一天。

但这碎片化的时代,真的全是坏处吗?

碎片化,其实不一定百害而无一利,运用好这碎片化的时间,还能做太多的事。在那候车三五分钟,等红路灯的几分钟,慢慢累积下来,利用这些少到五分钟,多到半小时的时间,去看几页书的故事,复习一单元的功课,慢慢得,就比他人得到更多。

在今时今刻,碎片化已经不可避免。但在这碎片化的时代,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黄昏前的思考有了答案:至少今天,我利用了碎片化的生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