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游醉翁亭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游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使得这座本不起眼的山峰闻名天下。

近日,我有幸与同学一起,一览其风采。

琅琊山不高,但清幽秀美。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全国特有的琅琊榆亭亭如盖。仲春时节,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入了山门,脚踩在凹凸不平的路上,凉风习习;不多时,便抵达醉翁亭。

醉翁亭是欧阳修的好友智仙和尚所建,太守常在此宴饮宾客。朱红色的飞檐在日光下展现出一抹别样的色彩,同色的两根柱子上各挂一幅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亭前是九折而成的流觞曲水,可想当年觥筹交错的热闹景象。亭后是百姓为纪念欧阳修和王元之二人所修的“二贤堂”,二贤堂内的两人塑像,神情温文,眉目可亲,体现了百姓对二人诗文教化的深深敬意。

绕过二贤堂,走至另一边的“宝宋斋”,里面陈列着一些宋时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镌刻着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的石碑了。端庄飘逸的书法配上朗朗上口的文章,“欧文苏字”,堪称稀世珍宝。

现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四面环山的亭园内共有九院七亭,在古梅亭和影香亭之间,有一株梅树,人称欧梅;相传此树为欧阳修亲手所植,即便已历经了百年的风霜雨雪,枝叶依旧繁茂。花期虽过,风度不减。想象着,疏影落雪的夜晚,青衿一袭的太守倚梅而立,铮铮傲骨,亦梅亦己;虽被贬谪,却依旧将满腔抱负与热血倾注在了脚下的这一方土地。一篇《醉翁亭记》流传后世,太守的与民同乐亦为人所称道。

醉翁亭后有一高台,名曰“玄帝宫”。沿着陡峭的石阶登上,俯视下方,可见群山笼翠,起伏有致,风卷林涛,飞传耳际。一扫江南林园的柔绵风格,沉稳大气,使人犹如置身画中,心旷神怡。

昔日欧阳修携好友及滁城百姓一起宴饮山中,其乐无穷。然而,沉浮百年事,风流与谁共?而今回首相望,曾经的王公百姓皆不复存焉,淹没在了厚重的史书里。

古木新葩,而人事变迁,何尝不是?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尊等闲抛却,是翁千古,问而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时光荏苒,风流云散。古人已逝,今人依在。生命既是如此短暂,更应惜取光阴,唯有此番,才能有所作为。不负云和月,珍重少年时!

【篇二:游醉翁亭记】

【篇一:我与醉翁亭】

醉翁亭,坐落在滁州市琅琊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我将前往此地,欣赏这曾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经常出游的地方。

一路步行上山,山上秋风萧瑟,一片片落叶装点了清澈的水面与道路,如同为大地穿上了一件枯黄的秋衣。樟树却披着一身绿叶,在只剩下枯枝的树林中,显得格外耀眼,如同一块翡翠,这也许就是欧阳修在此出游的原因吧。

走进醉翁亭,仿佛还能听见落叶的声音,坐在亭中,四周都是山,一眼望去,树叶已经凋零,草却依然是绿色,微微泛着黄色。醉翁亭的四角高翘,宛如鸟翅,正对应了《醉翁亭记》中的一句“有亭翼然”,突显出了它的幽静。在它的旁边有一片泉水,泉水清澈见底,仔细听,还有潺潺的流水声,与“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临于泉上着”相对应。走进古梅亭,又是一处风景,只见,一颗梅树亭亭玉立,上面的叶子虽没有凋落,却也泛着点金光,树梢上,一粒粒豆大的花苞,已经立在上面,像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欣赏着,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啊!梅花不畏即将到来的严寒,努力的绽放自己,这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我不经感叹到,同时也陶醉在其中,步行来到宝宋斋。

里面有几块大碑,上面刻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东坡手书,被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站在碑前,一阵阵“书香”扑鼻而来,我贪婪的吸了几下,仿佛这“书香”下一秒就烟消云散了。据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他被贬到滁州做知府时所写的。文中描写了滁州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其中有一脍炙人口的佳句更是家喻户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从全文看,作者被贬本应该感到抑郁,可我却感到了作者在山林中与百姓一齐赏景的乐趣,体现出了作者的心胸豁达,与民同乐的情怀,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作者能把琅琊山写的这样美,一定是常去山上游玩,以此来排遣生活的苦闷吧。

欧阳修的这种豁达,以及他对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正是我所缺少的,我应该向他学习。

【篇二:我与醉翁亭作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时光流转,我似乎听到那仕途失意的诗人对酒当歌,那一点点宁静的醉意,安顿了山野落花中的大自然。

我的手轻轻抚摸着醉翁亭里日渐斑驳的墙壁,你可曾记录下千年前欧阳修肆意挥墨的背影?也许现在这渲染在墙壁上的浅黛黑晕曾经沾染过他深情的墨华……回答我的是一缕温暖的阳光。不知何时栽种的翠竹郁郁葱葱,攀过那墙壁,在最为丰醇的秋色里绽放出最为蓬勃的青绿。阳光透过翠竹,被切割成小块小块的明媚忧伤,安详地在地上泼洒光辉。我感受到《醉翁亭记》里如出一辙的潇洒。

我兀自走道一株古梅树前。它的枝干盘虬卧龙般交错,铭记着岁月的沧桑。几千年的风起云涌,静静藏匿在树干厚重的文理之中。它经历过刀光剑影也见证过兴衰成败。然而这些似乎都转头既空,只在树干上留下象征的痕迹。我站在古梅树下,伫立凝望它舒展的树干。古梅现在就像安详的老者,静静低头看着我们的欢乐。我豁然开朗了。现在的我是快乐的,而当年的欧阳修必定也是快乐的吧。他一定曾盘膝坐在这株自己亲手种植的梅树下,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滁州的百姓们安居乐业,必定也会抚着梅树尚且稚嫩的树干而欣慰吧!他为民而乐,他与民同乐。而古梅小心珍藏着欧阳修的欢乐,几千年前,梅树已然积淀了欧阳修的灵魂。我仰望的古梅树,它依然那样安详,阳光把枝叶那繁密的影子投到我的脸上,蒸腾着淡淡的清香,轻轻抚摸着我的脸庞。“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阳……”怎样的美,让欧阳修深深陶醉?一条小径在我眼前伸展,渐渐融入一片竹的青翠。“曲径通幽”我立刻想到了着个词。我想,我若是画家,定要用极纤细的笔,细细绘一卷最美的风景画,流连于每一分色彩的参差工,勾勒出每一片树叶的风华:一边是茂密的树林,绿得怡人,绿得空矿,深邃而优雅,那绿似乎能透过我的眼睛把我的心涤荡得如初生般清澈,而另一边却是极美的山景。青黑瓦墙外的远山,似乎笼着一层迷迷蒙蒙的雾,是否在诉说千年前另一人的迷醉?浅黛色的山在一片耀眼的阳光下几乎有些虚幻,是否又是他那一刻的追求?“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人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本意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间。那是从心底得到的逍遥而又把情寄托与酒。千年前的欧阳修终于感受到了他的醉翁亭。千古之间,总会有一些错不过的相遇,同样的场景,或许同样的心情。冥冥之中我似乎懂得了欧阳修,即使远隔千年。

【篇三:游醉翁亭记】

家的附近,不远处有一条河。河的附近,不远处曾有一座亭。因为亭子旁边要修新路而被拆。谨以此文,纪念此亭。

临河亭,原来只是一座无名小亭。因为这座小亭临河而建,距离河只一步之遥,故称其为临河亭。

远观临河亭,一片翠绿中,有一小白点清晰映入眼帘。

由远及近,临河亭的构造逐渐浮现。整个亭子由白色大理石筑成,高约四米,宽约三米。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蚀之后,大理石原本如白玉般的肌理早已被磨去,镀上了一层灰蒙蒙的尘埃。

踏入临河亭,从后遥遥而望,百草丰茂,淡雅而娇柔的小野花,如同羞涩的少女,悄然躲在草丛后,犹抱“芳草”半遮面。

向前远眺,阳光从亭子的侧面撒入其间,河在阳光的照耀下,将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诗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小亭则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强烈的光线,只留几缕温暖入亭。又因为临近河畔,小亭成了观赏河水流动,体会河流生命的最好地方。

小小的临河亭,没有什么装饰,能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有一身纯白。它淡然伫立于花草与小河中间,一点点地释放着自我独特的魅力——那份隔绝繁忙与喧嚣的宁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最适合临河亭。

渐渐地,临河亭的这份特殊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劳碌、疲惫的人。

一年四季,在临河亭的庇护下,垂钓的人收获颇多。这里,逐渐成为了垂钓者的天堂。而劳碌的上班族、学生族,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入了临河亭。可是等到他们再出来的时候,早已不复之前的疲态,步伐轻快,精神饱满地走上回家的路。

夏日炎炎,大汗淋漓的人们纷纷躲进临河亭,贪婪地享受着临河亭中的清凉。微风拂过,将花草的清新,河流的凉爽带入亭子,一下子便能使人们的暑热消去七分。

小亭的宁静,一直持续到挖掘机的轰鸣声的到来……

临河亭消失之后,绿草野花生长的地方,建造了柏油马路。而柏油马路的旁边,有建造起了商场。

临河亭的消失,换来了更便利的交通,换来了更快捷的购物通道。可是我总是在闲暇是怀念起那抹淡然伫立着的纯白,那份令人向往的宁静。

失去宁静,所换来的是世人都乐于得到的发展和利益。可是,那份喧嚣中不可多得的宁静,该用什么再去换回来呢?

【篇四:游醉翁亭记】

上个星期六,妈妈带着兴致勃勃的我来到了拥有一大片茂密竹林的兰亭,一进入大门口,我就闻到了竹子发出那特有的清香,四周也十分干净怡人。

走人竹林深处,看到竹竿旁有许多毛茸茸可爱的小笋破土而出,露出了天真的笑脸哩!

来到鹅池旁,几只肥胖的大白鹅可爱极了,有的在池中游泳,有的在梳理自己那洁白的羽毛,有的还引吭大叫。池旁有个三角亭,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鹅池”两字。据说鹅字是王羲之写的,池字是他父亲补上去的,所以这两个字肥瘦各不相同。

进过“曲水流觞”,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王羲之约了四十多位好朋友来这里饮酒作诗,最后大家作出了几十多首诗,王羲之挥毫泼墨,把它们编成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突然一条小鱼游到我面前,吐了个小泡泡游走了。

我们接着又来到了墨池,虽然池水非常黑,但还是有许多金鱼,这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王羲之小时候常常在练书法,每天他都在这个池中洗毛笔,久而久之这个池就成了墨池。”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题西林壁,那儿有许多伟大的书法家的作品。每欣赏一幅我都要赞叹这些书法家太厉害了。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到了傍晚我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