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事事皆前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事事皆前定】

人们给事物发展的结果赋予了两种属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然而清代袁子才说:“出人意外者,仍须在人意中。”偶然亦是源于必然,即事事皆前定。

生活中有许多偶然事件,让人意外。昨夜枯黄的花枝,今晨缀上了绿芽;昨夜忧心的考试,今日收获了高分;昨日的坎坷失意,今日的机遇突至;昨日的歌舞升平,今日的亡国哀音……它们让人嗟叹天命无常,造化弄人,但细细思量,竟是天行有常,皆因前定。

著名的画家傅抱石从迫于生计当街卖画,到留学申遗,享誉中外,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画作被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于是冒雨拜访,帮助留学,这一切在外人看来是幸运的。但在我看来更是必然的。傅抱石对画画的热爱是铸就这座“偶然”的金字塔的砖石。若他只是一位没有真才实学的卖画者,那被“赏识和资助”的“偶然”还会降临吗?又如那以漫画一举成名的女孩夏达,没有在10平方米的地下室中对作画的七年坚守,那被杭州知名漫画工作室和日本顶级漫画杂志社同时选中的“偶然”还会发生吗?他们所获得的荣耀,是早已被多年的汗水购下的一份订单。

有个短语叫“天上掉馅饼”,表达的是人们对那些偶发美事的感慨,然而又有人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恰恰否定了“天上掉馅饼”的存在,肯定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但如今许多人更愿意相信事物的偶然性,却不去思考发展的必然性,因而便被社会上的骗子们抓住了把柄,使他们掉入人性的漏洞。类似获奖等的诈骗短信及电话近乎泛滥成灾。这些充满偶然性的好事像一个个巨大的圈套,套在人们的头上,导致一个个社会悲剧的发生。这些悲剧发生的必然性正是源于人们对偶然性认识与思考的缺乏。如此想来,最近的那位因拒绝相信并接受六万元大奖而引起社会哗然的女士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花开因有春风吹拂,高分因有日夜拼搏,今日的机遇因有昨日的汗水,今日的亡国哀歌因有昨日的歌舞荒淫,正如《红楼梦》里每个女子的悲剧都早有安排,每件事的发展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即事事皆前定。

【篇二:事事皆前定】

今天,我又与《管好自己就能飞》见面了。我一口气读完整本书,“咀嚼”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明白了许多自我管理的方法。其中印在我脑海里的是:关于处处主动,事事用心那两篇文章。

这本书的内容是:作者吴牧天以自述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他的自身经历,从憎恨拘束到爱上自我管理的过程,总结了态度、安全等七大管理,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最快最好地做到自我管理的种种方法。

书中的《处处主动,在人群中显示影响力与领导力》让我体会极深,产生共鸣。这篇中包括五个小点。其中,第二点让我感慨万分:“你不主动表现,就没人挖掘你。”自从我读了这本书,这句话就记在我心底挥之不去了。难道生活并非如此吗?许许多多事情的成功大多数都取决于自己的主动,这种成功是有意义且神圣的,因为这成功是靠自己的争取——主动展示自己所得来的。也正有了成功,你的实力得到肯定,因此,自己就不容易妄自菲薄,而是得到该有的自信!

此时的作者,就像一颗启明星,启迪我,教会我获得成功的方法。自从读了这本书,改变了我原先的一些看法:我不再认为成功是原有定局的,而是认为自己是主角,是生活的主宰,成功必须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就如作者吴牧天主动为寄宿家庭的小弟弟辅导数学,帮他们补屋子上的洞,成功地赢得了寄宿家庭的接纳与肯定!也许,主动是取得成功地第一秘诀吧。

书中的《事事用心,做解决问题的高手》让我印象最深。这篇同样包含五点,第二点“不做思想的懒汉”让我记忆犹新。一个细节,作者用了整整4页纸来答卷;动脑思考,由一条弧线创新画了一只企鹅,得到同学们的支持。是啊,在学习生活中,你勤动脑,多思考,多关注细节,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这种刻苦钻研,有创新精神真让我佩服!在我心目中,他当之无愧是个天才,在学习上能刻苦,在生活上能比常人多用点心。这又何尝不是他能经常与成功结成好朋友呢?

刚开始读这本书,我就对它爱不释手了!我也喜爱作者,他善于总结,每一则开篇都有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语,这些金玉良言,光彩夺目,虽寥寥几字,竟胜似万卷名书。我每读这些话语,就有“君听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回想我在学习生活上,刹那间,我发觉自己是多么渺小:每次学校有活动,自己不是主动参加,而是被动,甚至是不动。自己总认为假如输给别人会很丢脸,因此什么活动都选择逃避;在用心这方面,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便会做到最完美,精益求精,而自己不感兴趣的,脑子里就只剩“无所谓”这三字了。从现在起,我一定会向作者看齐,不仅要做到处处主动,事事用心,还要做到更多自我管理的方法,让自己“飞”起来!假如能做到这样,我相信,成功近在咫尺!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做到处处主动,事事用心,希望就在眼前,成功自会来“敲门”!

【篇三:事事皆前定】

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上,你正优哉游哉地听音乐。忽然,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你是礼貌地起身让座还是闭眼假寐置之不理?

战火纷飞的前线,你负责传递一项重要指示,前方便是敌人的封锁带。你是冒险冲过去,还是脚底抹油而开溜?

你做了大老板,奶粉行销全世界,这时发现你的产品中有不明的有害物质,但国家对此物质并未禁用。你是果断召回这些毒奶粉,还是依旧每天快乐地数钱?

……

生活中的我们,惶论地位的高低,每时每刻,都会遇到自身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作出选择的时刻。这从人性上来讲,是很困难的。因为自私是人的本能。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先哲传下来两个字“慎独”,民谚有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传统文化教导我们,一切但求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是对公共道德的遵守。随手扔弃一团废纸,你很“轻松”地走开,但,你可曾看见背后行人鄙夷的目光?你可曾知道,扔弃纸团的同时,你也将自身的人品、修养也一并扔在地上,供路人践踏?所以,在公车上自觉让座,买票时认真排队,不乱丢瓜果皮……这一切得一切都需要我们认真去做。也许没人会为你低头向流浪猫喂食而进行表彰。但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从良心上出发的,点点滴滴汇聚起来,便生成温暖的海洋。

无愧于心,是对集体荣誉的维护。球场上的我们需要精诚团结,班级、学校乃至家庭更需如此。你可以偷懒,你也可以无视他人。但,你想过没有,NBA中任何一只“一个人的球队”都没有获得过总冠军。为什么?因为这“一个人”太强势,他并没有花费时间去考虑帮队友成长,所以,团队的成绩并不好。当然,偷懒就更不对了。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颗螺丝,少了你的这份力,机器就无法运转。最近火箭队的麦蒂屡次“受伤”而不打比赛,球队和球迷都很有意见,这也可以成为“无愧于心”的一个反面事例吧。

无愧于心,是对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形象的关切。“三鹿奶粉”事件后,温家宝总理在纽约说:“一个企业家的身上应当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设想一下,如果三鹿早早的便将真相公布于众,下令召回问题奶粉,那么多的孩子,还会忍受痛苦的折磨吗?中国奶粉业的形象,会在一夜之间一落千丈吗?正是那些官员、企业负责人昧着良心,事发后仍大肆行销问题奶粉,才有了今天的困局,真可谓善恶到头终有报。

是的,在面对祖国的利益与荣誉时,我们应毫不犹豫地放弃自身的小算盘,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每个人才可以在世上挺直腰,昂起头。

不求事事称心如意;

但求人人无愧于心。

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快乐的人,让内心充满爱,充满阳光——但,没有愧疚。

【篇四:事事皆前定】

在学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三味书屋》后,一句话记忆深刻:时时早,事事早。

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在上私塾的时候,一次的迟到,被老师惩罚,从那以后,先生在书桌的左上角刻下了“早”字,并且这个字刻在了先生的心中,以后做事,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的奋斗了一生。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我对比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父母爷爷奶奶的照顾着,生活的无忧无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的日子,从来没有觉得什么事情事我应该抓紧时间来完成的。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我先看了会电视,又到冰箱里找点吃的,当我吃得心满意足的时候,才开始写作业,由于拖来的时间太长,等作业完成,都已经到了晚上10点。第二天,到学校老师要检查前一天的家庭作业,我写完了,没有装到书包里,在学校跟老师解释的时候,老师这样说:“说你多少遍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什么作业写完了,不能自己整理书包呢?“我低下头,喃喃的说”事爸爸妈妈每天都说我上学很辛苦,我作业完成以后,他们要检查,要帮我整理书包的,他们……“说完,我的脸红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这样的事情麻烦过家长。而且每天的作业都要力争抓紧时间来完成。

从那以后,我力争做事也要节约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争取时时早,事事早!

【篇五:事事皆前定】

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北京某中学学生用手机拍摄站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被“围攻”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行为。体现的正是这种“事事关心”的责任感。

世界属于每个人,我们不应是冷眼的旁观者,而勇于承担责任,尽自己的力量,让社会之树,蓬勃生长。

而这种责任感正是当下我们中学生所缺乏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大批只关心成绩,而对家国大事漠不关心的学生。行走在路上的我们,往往行色匆匆,对不文明现象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不曾想去过改变它。

像这样的、从象牙塔里走出的我们,又是否会让不守规则的事情无人制止、让漠不关心社会发展的习惯蔓延呢?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发展则国发展。”怀想近代中国青年学生,脑海中浮现的,是文质彬彬却斗志昂扬的形象。发起五四运动的人,是一群满怀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被捕却无所畏惧的,是一群忧国忧民的青年学生。青年人的觉醒才是整个社会的进步,青年人对时代的担当才是中国人对国事的关注,是他们的担当,为中国几近干涸的血管注入新鲜血液,让觉醒的脉搏,跳动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家国天下的责任感,历来为中国正统思想说推崇。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开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说:“任重而道远”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茅以升十岁那年知道台湾被日本侵略,气愤不已,立志报国……与先人之志相比,而今少年之梦,是否过于浅薄了呢,而今少年之行,是否过于幼稚了呢?

如果一直为简单的成绩奔忙,而无社会责任感的话,未来发展的大梁,就少有人能挑起了吧?如果人人都忽视不守规则的行为的话,社会文明之风,就难以吹遍了吧?

社会责任感的养成,要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需要带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关注这个世界,做一个“事事关心”的中学生。

【篇六:事事皆前定】

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词人,在宋代文坛是不被看好的。但是她,却用诗词与人生,成就了宋代最伟大的传奇。

李清照的一生大起大落,父亲官制在上,母亲也出身名门,李清照的诗歌修养从出生便开始了。她充满浪漫,又有着少女的温文尔雅,在情窦初开之时,还有着一丝羞涩。

《如梦令》中,便体现出一个浪漫的词人,乘坐在小舟上,好奇但又有一丝忧虑的神情。“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完美的体现出了一个柔情女子,天真无瑕的心情。

豆蔻年华,无忧无虑,直到遇到了那个男子。男子优雅的出现在了后面的花园,想看又不敢看的羞涩,“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此以花至人,惟妙惟肖的写出了当时那个羞涩,情窦初开的少女。

人生中晚期,李清照却迎来了忧伤,离愁,悲愤。金华之乱,她只身离开家乡,开始了逃亡之路。眼看着一个个人倒在了自己的身边,心中无比的伤心与痛苦。

丈夫去世,心中更是暗淡无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无限凄凉置于这一小舟……她的诗,读到如见其人,在品读《如梦令》时,那个羞涩年轻的小姑娘也慢慢浮现在眼前,而当读到《武陵春》的时候,仿佛看到了那个憔悴的李清照,只得在江上叹息……没错,江山美景没有变,但是人变了,家庭变了,人心变了,李清照默默地失去着,失去着,慢慢动笔,写下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读到李清照的诗,依旧可以模糊的看见那个依稀的,坐在秋千上的,纤纤少女;那个“人比黄花瘦”“凄凄惨惨戚戚”的落寞身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