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风格与风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风格与风尚】

“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叶甫图申科的《家庭》中准确地描述了家风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然而要想形成一个有道德的家庭,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风气也就是说-家风。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它支撑着整个家,他堕落了也就意味着这个家庭的颓废,他左右着整个家的风气有家必有家风,它,不可缺少。

鲁迅曾说过“只要思想未遭固蔽的”,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我的爸爸也许是受了这句话的影响,他疯狂的想要我比自己优秀,然而这并不是满足他的虚荣心,而是心疼子女的表现。谁的父母不希望子女幸福呢?也正是这样我努力把每件事都做得更好,爸爸曾说过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我的家虽然不大,但是这温暖的小窝确实我最强大的避风港,他良好的风气伴随着我成长到现在,漫延一代又一代,传至爸爸再到我,爸爸身上的勤劳,俭朴。诚信一样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慢慢地我学会了诚信,但勤劳俭朴却一直沾不到边。记得又一次家里经济好像出现了什么问题,那时全家都在省吃俭用,而年小的我却不懂得生活的辛酸更不知道钱的来之不易。看着别的小朋友买的新衣服新玩具,我嚷着要爸爸买却不知道这即将又是一笔开销。

第二天我抱着玩具乐呵呵的,而爸爸则是宠溺的揉揉我的头,眼里尽是笑意但有一丝忧愁一闪而过。现在想起当时的我真是好可笑。我只知道一味的索要却从来没有理解过爸爸妈妈的为难。妈妈告诉我,那是爸爸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他只是一名工人只有干活才能挣到更多的钱。我突然想起每次爸爸回来疲惫的身影都是显得那样的弱不禁风,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下的印记,我从小的心里终于立下了一个誓言我要撑起一片天,我要用我小小的肩膀替爸爸承担一部分责任,我要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现在我终于学会了勤劳俭朴我继承着爸爸的优良品质,我骄傲,我自豪,曾经我对爸爸说我长大以后要当官,当一个像包拯那样的清官,爸爸只是笑笑然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吉鸿昌的人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1920年他父亲病重,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吉鸿昌含泪答应。从此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时,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战,在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9岁。

我知道爸爸说这个是为了鼓励我,我的意志随之坚定。

现在的我已步入高中,我无时无刻不在维持家庭的家风,家风塑造孩子们的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要秉承一个良好的家风。

【篇二:风格与风尚】

如果你是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第一个闪现在我脑海里的就是我家旁边的李叔叔。李叔叔是个热心肠的大好人,村里人提起他都对他赞不绝口!

李叔叔乐于助人,只要乡里乡亲不论是谁,需要帮忙的,他一定会尽全力去帮忙。春天,他总是最快把自家的田地打理好,空闲时间就去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犁地耕田。秋天,他总是最早收获庄稼,然后去帮助大伙儿一起在田里忙碌着。

李叔叔不仅是个热心肠的人,更是村子里的大英雄。李叔叔是村子里第一个献血的人,在当时还引起了村民的一阵热议,不过事后人人都夸李叔叔勇敢!李叔叔还用自己攒的一部分钱资助了一个山区的小孩上学。在我们村,他可真算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李叔叔的风尚在村子里闪闪发亮,我将李叔叔的行为记在心中,帮付诸行动。我将接过李叔叔的好人接棒,做一个好人,做出好风尚。

【篇三:风格与风尚】

在这个独生子女众多的时代,父母对下一代的教育,无疑是头等大事。

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不尽相同的。

部分家长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与自己无关而搁在一旁不管,认为自己不管不问,就不会有麻烦,也有的人说:“我帮助别人而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甚至会别误解,日子一久,就不愿意帮助别人了。”2014年春晚《扶不扶》主角郝建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一语毕,全场爆发如雷般的掌声!由此可见,还是好人多一点。看过一则公益广告:母亲领着儿子上街看见了一个摔倒的老人,儿子想上前,母亲拉着他说:“别多管闲事儿。”然后,就走了……待儿子成了老人……一天,老人倒在了路上,向路人求助,一个母亲对她的女儿说:“别多管闲事儿。”大家在感叹世风日下的同时,又又没有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曾经有人说过:失信就是失败,诚信是一种气力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跟心坎的保险感与尊严感,有的父母认为,当别人问道其子女自家情况时,要撒谎,不要总说实话,父母在外处处提防他人,提防自己的亲人朋友,上司,下属……他们不仅提防他人,还教育孩子提防他人,告诫孩子:如若有人问题,就说自己不知道。孰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不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适得其反,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撒谎,而自己的子女又正处于青春期,叛逆、顶嘴、屡教不改,不可一世……如若处理不好,促使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子女自会把这种种推卸到父母身上。因此诚信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曾子杀猪,晏殊信誉,商鞅立木为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儿时父母讲过的睡前故事,亦是重在我们心中的种子!

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军事家,母亲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也成为了他一生的格调,而这格调,起于家风,毛泽东对儿子毛岸英要求近乎苛刻,他要求儿子勤俭、礼貌、虚心、热心、恒心,而他的儿子只有二十岁。

但我认为,家风,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不是嘴上说的,家风,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刻意为之的,其实,家风,就只是世代相传的那一份品质罢了。

【篇四:风格与风尚】

讲文明,懂礼貌,这是从我们步入校门那一刻开始,便被老师们循循教导的。文明,是一个人有素质教养的光明标签,是一个国家体面的彰显。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讲文明也被提到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日程上来。沿街,你可以看到文明标语。沿路,你可以听到口口相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对于国家层面的要求醒目地点出“文明,和谐。”

文明,文明。学校教育,社会监督。可见它的重要地位。可我们应当怎样做到了?我却认为要提高文明程度,还得自我严格约束。

“叮铃铃──”下课了。安静的教师瞬间活跃起来,每个人都被阳光笼罩着,像是太阳底下的小精灵。有些同学趴在桌上休息,忽然“咻──”的一声,一个纸团砸了过来,“请帮我传给某某。”接着又是一个两个,被吵醒的同学正要发怒,桌上的纸团张牙舞爪的,像个吞噬机器,它的主人正在等它呢,于是场景切换,一个干净的凳子,此时一双球鞋正踩在上面,旁边是一周的瓜子壳,并没有减少的趋势,女生丝毫没有在意,任然津津有味地吃着,全然不觉瓜子壳大军正在迅速壮大。“你吃吗?”我正打算欣然接受,可我却仿佛看到了值日生无奈地神情,于是提醒“你别把瓜子壳吐到地上了。”眼前的人讪讪地笑着,粉笔灰在飞扬,它像狂放的银色雪花浪潮,铺天盖地而来,落在校服上、头发上、课桌上。老师来了,走廊上一位要迟到的同学匆匆忙忙飞奔,“哎呦──”老师手上的笔记本一滑,幸好接住!“”这个孩子真是……“端庄的脚步凌乱了,此时上一秒还在眼前的人早已经没影了。晚自修,难题不会,’'你会解吗?””是这样的……“于是展开讨论,却没有看见身旁的人轻轻地用手捂住了耳朵。

会寝室洗衣服,洗漱台上横平竖直地躺着几个用完的洗衣粉的袋子,乱糟糟的。忽然一个女生伸手把它们全部丢往了垃圾桶,我也过去帮忙。于是脑海中涌入许多类似的画面,看到了打扫教室的值日生,看到了捡起纸屑的同学,看到了那些向老师问好的笑脸。她们幻化成太阳下的小精灵,散发着光芒,到现在庆幸我也慢慢变成这样。

这是我身边的点滴,足以让我看到文明,它来源于我们自身,也许你会变得优秀,只要你想。

【篇五:风格与风尚】

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宽容豁达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节约已成奶奶持家的好传统,成了我家最美的风尚。

一个周六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吃饭。因为饭前我已经喝了一袋牛奶,所以我不是很饿,可我吃饭时还是盛了满满一大碗米饭。当我把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便吃饱了。于是,我把剩下的饭丢在一边,自顾儿玩了。奶奶看见了,便把我剩下的米饭倒在她自己的碗里,默默地把饭吃完。其实,奶奶已经吃饱了,为什么还要吃呢?我很纳闷。奶奶吃完后,把我喊到面前说:“大孙子,以后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再盛,明白了吗?”我却满不在乎地跟奶奶说:“奶奶,不就是小半碗米饭嘛,有那么重要吗?”奶奶却语重心长地说:“孙子,你不理解我们这一代人是怎么过来的。在我10岁的时候,遇到的是大荒年,全国各地都有人被冻死、饿死,家家户户都缺衣少粮,人们一到春天,几乎无粮可吃。大家为了活命,就到田野里挖野菜,连房前屋后的槐树、榆树叶都被采摘吃光了。奶奶看到你在浪费白花花的大米饭,我能不心疼吗?”我看见奶奶眼中好像还闪着泪花。奶奶小的时候,人口多,家里穷,往往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好容易煮顿米粥,稀得能照见人影。“粮食来之不易,吃了不疼作践疼。”在奶奶一次次的教育下,以后每次吃饭,我都能做到吃多少盛多少。饭如果盛多了,我也会提前说一声,把饭装进锅里。如果有米粒掉在桌上面,我会把米粒捡起来吃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奶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家餐桌也发生了变化,上面的菜盘也由六个降到了四个。以前,妈妈做的菜丰富极了,有鱼有肉,有荤有素,但是每顿菜都吃不完,而奶奶却把那些剩下的菜都集中起来,留着下顿吃。奶奶常说:“吃了不心疼,倒了却心疼。”到了第二天,桌上的剩菜都还是爷爷奶奶在吃,而那些新鲜菜却让给我们三口先吃。妈妈看到奶奶这样子,自己觉得很惭愧,便下决心以后菜做的少一些,精一些,更要营养一点。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饭桌上不仅盘子数量变少了,而且份量也变少了,我们每天都把桌上的饭菜吃光,做到“光盘行动”。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正能量影响下,我的节约观也在慢慢形成。在家,每次吃饭,保证吃光吃尽,确保光盘。刷牙洗脸水,尽量做到最小化,决不浪费水源。外出用餐,做到点菜,吃多少,点多少,决不留剩。平时,我不吃零食,也不挑食,能省则省,决不乱花一分一厘。

节约的事虽然很小,但是成了习惯,收益却很大。中国十四亿人,如果大家都节约一粒米,一天就可以节约40吨米。我们现在没有像奶奶那样有忍饥挨饿的记忆,但优良的节约家风应该代代传承。

【篇六:风格与风尚】

寒冷的狂风吹在人们的脸上,就像刀割一般,让人冻得只打哆嗦。

我顶着风雨,急忙向车站赶去,虽然穿着衣服,但还是冻得瑟瑟发抖。这都怪妈妈,非让我上什么英语补习班,我一边走一边埋怨着妈妈,穿过马路就到了车站,那里的人乱哄哄的,吵得像个菜市场一样,我抬头一看,发现等车栏那里有一辆红色的公交车,我急忙跑去。

人们疯狂地往车上挤,好家伙,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突然,一个年轻人,来了个中间突破,使劲的往前面挤,嘴里说着:“我有急事,请让一让。”最终,他挤上去了,可他身后的老人被挤出去好远。老人只能长长的叹了口气,公交车很快启动了。

雨还在哗啦啦的下,风还在使劲的刮。我一边嘀咕着一边扫视人群,一个大学生紧皱着眉头,突然,他大声说:“大伙儿请听我说,大伙儿,你们没有发现车站的德秩序十分乱吗?要不咱排队上车吧!话音刚落,人们停住了吵闹声,但有人又立刻纷纷议论起来,一位大叔说;”这队没法排。”听了这番话,大哥哥嘴角微微一笑,说:“那好办,那先让老人和小孩上。”他的这个想法得到许多人的赞同,有人说:“是应该维持一下车站的秩序。”

于是一条长长的队伍在车站前一字摆开。我被夹在人群中间,顿时,我感到周围是多么温暖,我的头稍稍一回,队伍还在延伸,可是最后一个,是那位大哥哥。

大巴终于来了,我们有秩序的上车,老人妇女都有了座位。当车门关上时,我又望了望窗外,雨还在下个不停。风雨中,那位大哥哥显得那么鲜艳夺目。

汽车突然开动了,车上一位老人激动地说:“多亏那位小伙子,要不咱们还真上不来。”

过了一会儿,大哥哥急急忙忙地走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