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游南岳衡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游南岳衡山】

今天一早四点多,爷爷奶奶、姑姑、哥哥和我一起去南岳衡山。

一路上,我觉得无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啊?我心里抱怨着,幸运的是我的晕车症没犯。后来,姑姑竟然走错路了,车开到半山中,那里的路弯弯曲曲的,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有点不舒服。好吧,晕车症犯了。我在车里不停地吐,吐了好几回,这滋味真是不好受!

历经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我们在卖香的地方买了拜菩萨的香烛水果,就去拜菩萨了。老板叮嘱我们,跨门槛的时候,男生左脚跨过去,女生右脚跨过去。“嗯,还有这种规矩的。”到了门前,我们发现地上右边有香蕉皮,嘿嘿,你们肯定以为我会右脚跨入门槛吧。我捡起香蕉皮丢到垃圾桶里左脚跨入门槛,有没有觉得我是一个文明小标兵啊!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到中午了。我们选了一个农家乐餐厅,美餐了一顿之后,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篇二:游南岳衡山】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去五岳之一的衡山玩。

我们先去庙里拜佛,庙里供奉着很多大佛,我们都虔诚的一一拜过,祈求全家平安,健康。然后,我们就开始登山了。

山下,阳光灿烂,人山人海,长长的队伍犹如长龙,让我对山顶的风景充满了期待。好不容易坐上了游览车,一路的风景让我目不暇接。高山上新鲜的空气,茂密的山林,开阔的视野,让我把身体的不适都遗忘了。来到了山顶南天门,美丽的风景更令人欣喜。整个山顶被淡淡的烟雾包围着。在雨雾的衬托下,犹如仙境一般。无数件五颜六色的雨衣点缀着南岳,如同穿着彩衣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我们穿梭在这美丽的风景中,简直流连忘返了!这次难忘而又神秘的旅行将终身留在我的记忆中!我期待着再次重游!

【篇三:游南岳衡山】

恰得草长莺飞日,山花浪漫时,我们学校师生研学地点来到了南岳衡山,乘坐的车来到南岳的寿文化广场。广场前坪一片开阔而宽广的绿油油的草地,让人们有一种来到草原的感觉,能闻到一股原始的草原清香,着实令人陶醉!在正门口空中飘着四个红色的灯笼状气球,气球上面赫然写着“万寿广场”。我们随着队伍向前挺进,踩着软绵绵的青草上,阳光撒满草地,我感觉连我自己身上也散发着太阳混着青草的香气。

来到广场的中央,带队的教官指着一座小山峰上说:“大家请看,现在矗立在山顶的那座大鼎便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万寿大顶,它位于南岳七十二峰之驾鹤峰上,这座峰也是寿峰。中华万寿大鼎是现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鼎和寿字最多的鼎,鼎始建于2000年10月,鼎高9。9米,寓意九九归一,中华统一;重56吨,寓意56个民族和睦团结、共兴中华;鼎上共有一万个中国有史以来各朝代、各民族不同寿字。”介绍临了,队伍开始向万寿大鼎所在的驾鹤峰前进,所有的同学们都在瞻望着这座大鼎,心情迫不急待,这是我看到了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游玩,手里拿着相机到处在拍着景色,看来万寿大鼎的“灵气”也吸引着外国人的注意。

时间将近中午,太阳是乎强烈了许多,我们在售票门卫处停了下来,我用手遮住阳光,从下往上望着大鼎,它像一位将军一样,威严不动的站立在那,注视着这一片的大好山河。我被队伍的人群簇拥着向前挪动着,“哎哟“我的脚被什么绊了一下,教官赶忙过来告诉我,绊你的是寿梯,女生迈右脚跨过梯,男生则要迈左脚跨。顺利通过寿梯,大鼎渐渐大了起来,字也变得清淅了。忽然,队伍里传来几句生硬的普通话。我发现队伍里有一位高鼻梁,深棕色眼的教官,貌似一位外国人,我很是好奇,便凑到她的跟前问道:“您是外国人吗?”她很含蓄的笑笑回答道:“我是中国人,是维吾尔族的。“我很不好意思的说道:“对不起,误会了,您怎么会来南岳呢?”有她回道:“我对我们国家古代楚文化很感兴趣,所以我在湖南找了一份这样的导游工作,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实地了解和探索楚地的风土人情。”我想这该需要多大的吸引力才能让如此漂亮的维吾尔族姐姐放弃大美新疆来到我们南岳。

上山的通道与其说是登梯,还不如说是爬梯,台阶很陡,我是手脚并用一路艰难的向上攀爬着,这一趟上山的经历仿佛让我感觉到是一段艰难而又冗长的“岁月”,它困苦艰辛,但是它有着激励我的目标——踏寻着一段国家历史。末了,到达峰顶,体态浑圆硕大的万寿大鼎屹立在我们的面前,四根粗壮立足支撑着整个大鼎,山顶狂风咋起,人早已是站无可站,四下摇摆之势,但大鼎岿然不动,这时候才明白什么叫“九鼎之力,雷霆万均之势”,站在鼎下才知道人之苍茫渺小。再一看鼎正面中央那一个立体感极强的“寿”字像是要浮动在空气中,游荡在这山清水秀间。想想如果单独要称这个字的份量,我想至少得有几百公斤重,导游说起此鼎系青铜所铸,采用与商周时期古人一样的铸鼎工艺,大家所熟知的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铸法如同其一,是人类文明的物质体现。青铜表面历时19载,仍然铮亮如新,明可鉴物,感叹古人之聪慧睿智,现在工匠之巧夺天工,古今文化在这口大鼎上得以交汇融合,它显得如此厚重朴实。在大鼎的表面我们在努力辨识着各种寿字,篆书、隶书、宋体、黑体、楷体、蒙语、维语、壮、女真、甲骨文……不胜枚举,多之又多,简直就像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大融合,民族文化的大交汇。

整个下午我都处在对万寿大鼎的顶礼膜拜之中,如何下的山,如何乘坐上的大巴,我都已忘却,脑海里萦绕着那维族的小姐姐、那商周青铜的辉煌、那华夏文明的大融合,真可谓是陶醉六千年,问鼎三千载,历史的厚重但愿与之长相守,又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