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陶艺的另一种美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陶艺的另一种美】

朋友们,你一定听过在陶瓷上彩绘吧,但是你听说过给陶瓷绘“金”吗?今天我来到达品陶艺社,和牛通社的其他小记者一起体验了一次在陶瓷上绘“金”的经历。

走进陶艺社,我发现今天的“主角”是一个白里透亮而光滑的陶瓷盘,还有两支神秘的金笔,“配角儿”有倒贴纸、不干胶、纸巾、剪刀、美工刀。不知不觉,我们的学习、体验旅程就开始了,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每一样工具的用途,其中特别讲到了“金笔”的用处,原来“金笔”就是油漆笔扮演的,它的色彩金中带亮,和一般的釉彩颜料大有不同,使用起来特别润滑、舒畅。不一会儿,制作过程和方法已经介绍完,大家纷纷迫不及待的“开工”啦!

我先拿出不干胶,仔细观察后猛然发现不干胶的一面粘着一张黑色的纸,上面印着激光扫描的花纹,这些就是要“金”绘的图案,我选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图案,将撕下的倒贴纸贴在图案上,用纸巾压实,用剪刀将花纹边缘裁剪干净,再撕下不干胶的另一面,粘在陶瓷盘的正中间,将倒贴纸小心翼翼的撕下,此时我终于看到了黑色花纹的“庐山真面目”,它是由18条飞龙、4个八卦阵图、一对龙爪、4只蝙蝠和一个福字组成的,这张奇特的图远看对称,近看差别又挺大,我觉得很像古代龙袍和官服上的图案,看上去可真不简单!接着,我用美工刀把需要的图案一点点切割开,这可是需要十二分的耐心啊,一不小心看错的话,这幅作品就完不成了。

过了好一会儿,要刻的部分已经完工,终于轮到”金”笔登场了,我在白色部分均匀的图上了“金”色,很快精彩的魔术时刻即将到来了,等金色干透了,我将剩余的黑色不干胶一点点撕了下来,哇!一个朴素又蕴含着特殊美的盘子出现在我的面前,只见它四周有八卦图阵和四只蝙蝠保护,金光闪闪的福字边上又围着18条缠绕在一起的飞龙和一对龙爪,神采奕奕,蕴藏着一种淡雅的美。

今天的体验让我对陶艺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发现了陶艺的另一种美。朋友们,欢迎你也来和我一起探寻,一起发现吧。

【篇二:陶艺的另一种美】

谈起艺术,大家会想到什么呢?艺术家?名画?音乐会?书法还是戏剧?艺术是什么?最近,我去学了一门艺术——陶艺。下面,我就讲讲我去芳村陶艺中心看到的学到的吧!

走进陶艺中心,两个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成品:小猪、玩偶、茶壶……精致的展品琳琅满目,每一个都那么惟妙惟肖。我的目光被一条“龙舟”吸引过去。那条龙舟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捏造出来了,每人的手上还拿着船桨,像在举行一场激烈的比赛。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致的动作,船在前进,冲过了终点!

参观完成品,到学习制作陶艺的时间了。我们分好小组坐下,观看制作流程的视频。这可是学习艺术的好机会,别丢了,认真做。我想着,记下了视频中的制作关键,准备“大显身手”。看上去还挺简单的,我想。

开始动手了,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块泥块,让我们DIY。刚刚还自信满满的我一下就头痛了起来。做些什么好呢?兔子?小狗?人柱儿?“砰砰砰”,锤击泥块的声音和大家的欢笑声混在了一起。看着同学们都专注地做起了心爱的物品,我十分焦急:做个什么呢?不管了,先搓了圆吧,很多东西不都有一部分是圆的吗?

我漫无目的地搓了个圆形。对了,做雪人!我眼睛一亮,一个雪人的样子浮现在我脑中。我们专心地做着,手上满是泥浆和你块,不过,这也是学习中的过程,用心去享受它吧!

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放在架子上。看着我们的作品,我不由得笑了。这真是一次有趣的陶艺学习呀!

【篇三:陶艺的另一种美】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玉潭公园的陶艺室。一进门,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桌子上、窗台上,满满的都是陶艺作品,各式各样,美不胜收。

一个陶艺师傅和一些小朋友正在亲自制作陶艺品,只见师傅把一团泥巴放在转盘上,然后用手启动转盘,我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一个花瓶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让我羡慕不已,我也想做一个漂亮的花瓶,爸爸妈妈也鼓励我去学做。于是,师傅给了我一团泥巴,我坐到了转盘旁,转盘旁还有一盆水,师傅说要边做边沾水,不能让手上有太多泥巴。我打开了机器,用双手捂着陶泥旋转,不知为什么,泥巴总是不能立起来,无奈的我,只好向师傅请教,他说在捂的时候双手同时要将泥巴往上提,我按照他说的去做,做着做着眼看着有点像花瓶了,我一分神,不料泥坯歪了,一会儿,一大块泥巴都甩了出去,真是惨不忍睹。师傅又给了我一团泥巴,我又开始重新做。这一次我将大拇指直插泥巴中心,另外几只手指头则轻轻地捏住外围,逐渐向上拉,不一会儿功夫,泥巴变成了花瓶。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虽然不像师傅做的那样精美,但毕竟成形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通过做陶艺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篇四:陶艺的另一种美】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盼望已久的陶艺馆。在那里,我美美地体验了一次制作陶艺的乐趣。

走进陶艺馆,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大人和小孩,我也迅速地加入到制作陶艺的队伍中去。

一开始,我把一块拳头大小的陶泥浸湿,再把浸湿的陶泥放在转盘上,用两只手使劲按住,使陶泥和拉坯机粘在一起,再给两只手沾些水,右脚踩住拉坯机的开关,在拉坯机飞速转动时用双手轻轻按住陶泥,再缓慢地顺势往上拉。这样反复几次后,陶泥变成了一个圆柱形。接下来,要确定圆柱的中心点。我用双手的大拇指按在圆柱上端的中心点,跟随拉坯机的转动,使劲按几秒钟后,圆柱顶端就出现了一个洞。把手指伸进洞里,拇指朝外,四只手指用力向上拉。最后,根据自己需要的形状进行拉、修,就完成了一件陶艺的雏形。看着自己的杰作,我既惊讶又开心,赶忙把它交给工作人员,经过工作人员上色、烧制,一个精美的陶艺品终于出炉了。

完成了几件陶艺品后,我的技艺也越来越娴熟。发挥想象力,我又做了不同形状的碗、花瓶……我越做越带劲,越做越发现了陶艺的神奇。

妈妈欣慰地看着我做的陶艺,竖起大拇指说:“你做得真棒!”我兴奋地对妈妈说:“我要做好多陶艺品,送给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

【篇五:陶艺的另一种美】

依稀记得小时候爸爸带我做过陶艺,虽然做得不好,但心里一直期盼着能再次体验。这周天我有幸参加了校园小记者的外教陶艺DIY活动,心情无比激动!

走进陶艺屋,只见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有造型古典优雅的花瓶,有精细别致的碗、杯子等各种陶艺。最大的亮点应属于两位高大靓丽的外教老师,她们开口一句"Comhere!"马上把小记们聚集在一起。看着老师声情并茂地用全英文讲解着陶艺制作过程,虽然大家听不懂,但场面一点儿也不尴尬,因为有实物加动作讲解,大概能猜到八九分,渐渐地我们在游戏互动环节里学到了许多关于陶艺制作的单词。这种寓教于乐活动使大家收益匪浅。

很快到了激动人心的DIY环节了,我们个个跃跃欲试,挽起衣袖,系上围裙,都想在大家面前一展身手。有的想做花瓶,有的想做碗,有的想做笔筒……而我却只想做个简单的水杯。

教我做的男老师拿来了乳白色的陶泥,我照着老师的方法做,先用水软化陶泥,用力揉捏到软硬适中后,再把陶泥揉成一个正梯形,放到转盘上开始进行拉胚。一脚踩着踏板,转盘开始飞快地转动,我两手轻轻扶住梯形的两侧,不敢太用力,生怕它变形。再用食指对着梯形的顶中间轻轻往下按,等快要到底的时候,食指靠在边缘,轻轻往外拉宽,往上拉高,直达到自己想要的尺寸后就可以停手了。当转盘停下的同时,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水杯诞生了!我欣喜若狂地欣赏起自己的作品,套杯外侧那一圈圈涟漪状唤起我心中无限遐想:陶艺虽说是一门古老的文化,此时此刻对我来说是一首快乐的赞歌,更是一项精细的创作!

这次陶艺DIY活动既学了英语又能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陶艺,实属难忘!

【篇六:陶艺的另一种美】

周六,妈妈带我去陶艺吧玩,听说陶艺很好玩,我也想尝试一下。

来到陶艺吧,我被满屋子的陶艺品吸引了。柜子上陈列着碗、杯子、花盆等。开始做陶艺了,老师给我拿来一块陶泥,细心地教我。我想做一个碗,首先把那块陶泥的中间用大拇指搓一个洞,再用两个手指、三个手指……我左拍拍、右拍拍,把陶泥拍成一个球形,陶泥像一位舞蹈演员在跳舞似的,转得飞快。这个碗非常不听话,总是要塌下来,幸好我已经掌握了不会塌下来的秘诀:先把陶泥用双手托住,然后再把它轻轻地扶上去。

没过多久,我终于做好了碗。现在,在我眼前的碗再也不是脏脏的陶泥,而是一件艺术品,这个艺术品是我第一次做陶泥的心血。老师说这个碗需要高温1200度烤过才会定型。天哪,居然要这么好的温度。等它定型了,我还要在上面画画呢,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碗。

陶艺真好玩,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越心急越成不了事,这里的学问还挺深的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